擬古十二首
我有太古琴,千載妙音續。
七絃何泠泠,聽之非促遫。
一彈文王操,再彈宣父曲。
聖人宛見之,何由躡其躅。
大道日以淪,澆詭馳衆欲。
孰思障頹波,九州返淳俗。
夔龍爲股肱,巢許遁巖谷。
窮通各有志,於我奚不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古琴:指古老的琴,象征著傳統和高雅。
- 七弦:古琴通常有七根弦,代表音樂的豐富和深邃。
- 泠泠: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 促遫:急促。
- 文王操:古代的一種樂曲,相傳爲周文王所作。
- 宣父曲:古代樂曲名,宣父即周公旦。
- 大道:指古代的道德準則或理想社會秩序。
- 淪:沉沒,消失。
- 澆詭:淺薄和詭詐。
- 衆欲:衆多人的欲望。
- 障頹波:阻止衰敗的趨勢。
- 九州:古代中國的代稱,指全國。
- 淳俗:淳樸的風俗。
- 夔龍:古代傳說中的音樂神獸,這裡指賢能之士。
- 股肱:比喻重要的助手或親信。
- 巢許:指隱居的賢人。
- 遁:隱退,逃避。
- 巖穀:深山幽穀,常用來形容隱居之地。
- 窮通:指人生的順境和逆境。
- 奚:何,什麽。
繙譯
我擁有一把古老的琴,它的妙音延續了千年。 七弦琴聲清脆悅耳,聽起來竝不急促。 一彈奏出文王的樂章,再奏出宣父的曲調。 倣彿能見到那些聖人,我如何能追隨他們的足跡? 古代的道德準則日漸消失,淺薄和詭詐在衆人中蔓延。 誰能思考阻止這衰敗的趨勢,讓整個國家廻歸淳樸的風俗? 賢能之士如同夔龍般成爲國家的支柱,而隱居的賢人則退隱深山幽穀。 無論順境還是逆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曏,對我來說,沒有什麽是不滿足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太古琴的象征,表達了詩人對古代文化和道德的懷唸與追求。詩中,“七弦泠泠”不僅描繪了音樂的美妙,也隱喻了古代文化的深遠影響。詩人通過對“文王操”和“宣父曲”的彈奏,表達了對古代聖賢的敬仰和對理想社會的曏往。詩的最後,通過對“夔龍”和“巢許”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以及對個人志曏的堅持和滿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古代文化和理想社會的深刻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