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伯興上陵三首

羈思那堪更感時,忽傳詩句到階墀。 普天吾欲一流涕,率土誰能詠孝思。 天運去來渾不管,陽回草木也應知。 臨風無限攀號意,獨立斜陽疋馬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羈思:旅人的思緒。
  • 階墀:臺階。
  • 普天:整個天下。
  • 率土:整個國土。
  • 詠孝思:歌頌孝順的思想。
  • 天運:天命,指自然界的運行規律。
  • 陽回:春天陽氣回升。
  • 草木:指自然界的植物。
  • 攀號:攀折花木,表示哀悼。
  • 斜陽:夕陽。
  • 疋馬:一匹馬。

翻譯

旅人的思緒怎能承受這感傷的時節,忽然間詩句傳來,如同傳到了臺階之上。 我想要爲這普天之下的不幸而流下眼淚,但在這片土地上,誰能真正歌頌孝順之情呢? 天命的變遷我已無心去理會,春天的陽氣回升,草木也應當感知到。 面對這風景,我心中充滿了哀悼之情,獨自站在斜陽下,一匹馬緩緩而行,顯得格外遲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獨與哀愁,以及對時局的感慨。詩中,「羈思」與「感時」交織,突顯了作者內心的苦悶。通過「普天」、「率土」等詞語,展現了作者對天下蒼生的關懷與無奈。末句以「斜陽」和「疋馬」爲背景,加深了詩中的孤寂與遲暮之感,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哀思和對未來的迷茫。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