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侍御文蔚印馬至留都傾蓋一語相得以詩見寄次韻
已聞伯樂空燕冀,柱史還誇馬是龍。
閱世祇憑天下眼,攢眉空說梵前鍾。
了將性分一圖裏,始信人心萬古同。
轉語見拈傾蓋後,世儒虛枉十年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聶侍御:指聶文蔚,明代官員。
- 印馬: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馬匹。
- 留都:指南京,明代初期的首都。
- 傾蓋:指兩人初次見面,交談甚歡,彷彿舊識。
- 一語相得:一句話就彼此投合。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順序作詩。
- 伯樂: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
- 柱史:古代官名,此處可能指聶文蔚。
- 閱世:觀察世界,瞭解世事。
- 攢眉:皺眉,表示憂慮或不滿。
- 梵前鍾:指佛寺的鐘聲,比喻空洞的言語或教條。
- 性分:本性,天性。
- 轉語:指聶文蔚寄來的詩中的話語。
- 世儒:指當時的學者。
- 虛枉:白白浪費。
翻譯
已經聽說伯樂在燕冀之地無馬可相,而柱史卻誇讚他的馬如同龍一般。 觀察世界只需用天下人的眼光,皺眉空談佛寺前的鐘聲又有何用。 明白了將本性描繪在圖畫中,才相信人心自古以來都是相同的。 在傾蓋之後的交談中領悟了你的話語,世間的學者們卻白白浪費了十年的功夫。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對聶文蔚的迴應,表達了對聶文蔚的讚賞以及對世事的深刻見解。詩中通過伯樂與柱史的對比,強調了真正的識見不在於空談,而在於實際的洞察和理解。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人性本質的認同,以及對那些空談理論、不切實際的學者們的批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的智慧和洞察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度宜章嶺途中杯舊 》 —— [ 明 ] 湛若水
- 《 喜覺山洪大巡來訪朱明洞天遂講於青霞洞次來韻二首答之其二 》 —— [ 明 ] 湛若水
- 《 慈母山 》 —— [ 明 ] 湛若水
- 《 酬姜仁夫用陽明韻見贈兼懷陽明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十月初一日衡嶽居成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送翁存道憲副赴荊湖兵備八韻 》 —— [ 明 ] 湛若水
- 《 毛獻清殿元乃婿王世芳年十八領鄉薦會試下第因留畢姻於毛氏以孟秋還太倉 》 —— [ 明 ] 湛若水
- 《 問庵僉憲馬君宗孔求題圃中樓亭及八景,共十絕其三房雲捧拋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