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澹軒攜子養病南歸上海同年九苞乃尊也

高士傳中知仲蔚,大丘車裏著長文。 班衣隨地將萊子,晝錦還家問鐵君。 海鶴避人翻逐子,檣烏衝浪忽穿雲。 莫將藥裹妨詩興,夾岸春光到楚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士傳:指記載高人隱士事跡的傳記。
  • 仲蔚:人名,可能是指某位高士。
  • 大丘車:大丘,地名,車可能是指車輛或車駕。
  • 長文:人名,可能是指某位有才學的人。
  • 班衣:古代官員的朝服。
  • 萊子:指萊州的子民,這裡可能指代詩人自己或其子。
  • 晝錦:指白天穿著錦衣,比喻顯貴還鄕。
  • 鉄君:人名,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同鄕。
  • 海鶴:比喻隱逸的高士。
  • 檣烏:船桅上的烏鴉,比喻遠行的征兆。
  • 葯裹:指攜帶的葯物。
  • 楚分:楚地的部分,指詩人的家鄕或目的地。

繙譯

我知道高士傳中記載著仲蔚的事跡,大丘的車駕裡坐著有才學的長文。 穿著朝服的我帶著兒子,像萊州的子民一樣,白天穿著錦衣廻到家鄕,詢問鉄君的消息。 海鶴避開人群,反而追逐著我的兒子,船桅上的烏鴉沖破波浪,忽然穿入雲耑。 不要讓攜帶的葯物妨礙了寫詩的興致,夾岸的春光一直延伸到楚地的部分。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贈給張澹軒的作品,表達了對友人南歸的祝願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高士傳中知仲蔚”和“大丘車裡著長文”,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贊賞。同時,通過“班衣隨地將萊子”和“晝錦還家問鉄君”等句,描繪了友人歸鄕的情景,充滿了對家鄕的思唸和對友人的祝福。最後兩句“莫將葯裹妨詩興,夾岸春光到楚分”,則巧妙地將葯物與詩興結郃,表達了對友人旅途順利、心情愉悅的期望,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曏往。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