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次韻林見素司寇頌主上秉燭視朝經筵之作兼呈諸老二首

露立千官列宿懸,高張銀燭照中天。 玉爐煙轉奎文地,赤舄班趍御講筵。 旭日尚須雲氣擁,瑞光先動紫微前。 諸公幸有調和手,善治行看更改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露立:指官員們清晨站立。
  • 千官:衆多官員。
  • 列宿:排列如星宿。
  • 銀燭:銀製的蠟燭,此處指明亮的燈光。
  • 玉爐:玉製的香爐,用於焚香。
  • 奎文:指皇帝的文書或文翰。
  • 赤舄:紅色的鞋,古代帝王或貴族的服飾。
  • 班趍:依次排列行走。
  • 御講筵:皇帝講學的場所。
  • 瑞光:吉祥的光芒。
  • 紫微:古代星象學中的紫微垣,代表皇帝。
  • 調和手:善於協調處理事務的人。
  • 改弦:改變方法或政策。

翻譯

清晨,衆多官員如星宿般排列,高懸的銀燭照亮了天空。玉爐中香菸繚繞,皇帝的文書之地,紅色的鞋依次排列,走向皇帝講學的場所。旭日還需雲氣擁護,吉祥的光芒先在紫微垣前閃耀。幸好有諸位善於協調的官員,我們期待着他們能改變現狀,帶來新的治理方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皇帝清晨主持朝政和經筵(講學)的場景,通過「露立千官」、「銀燭照中天」等意象展現了朝會的莊嚴與光明。詩中「玉爐煙轉奎文地」和「赤舄班趍御講筵」進一步以細節描寫強調了皇帝的尊貴與講學的重要性。結尾的「諸公幸有調和手,善治行看更改弦」則表達了對官員們能夠調和矛盾、改善政策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朝政的盛況,也寄寓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