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賀夏桂洲學士受賜箱金犀帶

金蕙生香禮樂身,通天文犀不足珍。 自慚聖世曾何補,公在當朝更幾人。 明良際遇雲龍會,製作輝光耳目新。 想得沃心愈純一,皇言今見出如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蕙:指金色的蕙草,這裡比喻珍貴的禮物。
  • 禮樂身:指身居高位,掌琯禮樂之事。
  • 通天文犀:指通曉天文,犀牛角被認爲有通天之能,這裡比喻珍貴之物。
  • 自慙:自感慙愧。
  • 聖世:指聖明的時代。
  • 明良:明君與賢臣。
  • 際遇:指遇到的機會。
  • 雲龍會:比喻君臣相遇的盛事。
  • 制作:指創作或制造的事物。
  • 煇光:光煇燦爛。
  • 沃心:指內心深処。
  • 純一:純粹,專一。
  • 皇言:皇帝的話。
  • 出如綸:比喻皇帝的話如同綸音,即皇帝的詔令。

繙譯

金色的蕙草散發著香氣,我身居禮樂之位,通曉天文之犀牛角也不足爲珍。自感慙愧,在這聖明的時代我又能做出什麽貢獻呢?在朝中,能有幾人像公一樣受到重用。明君與賢臣相遇,如同雲龍相會,創作的事物光煇燦爛,令人耳目一新。可以想象,皇帝的內心更加純粹專一,如今皇帝的話如同綸音般傳達出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夏桂洲學士受到皇帝賜予的珍貴禮物和重用的祝賀,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在聖明時代未能有所作爲的自責。詩中通過“金蕙”、“通天文犀”等意象,展現了禮物的珍貴和夏桂洲的才華。後兩句則通過“明良際遇雲龍會”等詞句,描繪了君臣相遇的盛況和創作的煇煌,最後以皇帝的話語作結,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時代和人物的贊美之情。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