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汴京同馬希穆登上方琉璃塔

· 揭軌
東出榛莽間,宮城何窈窕。 悲涼金故都,秋日荒臺沼。 浮屠出苑邊,上跨清虛表。 琉璃半莓苔,五色猶皎皎。 罘罳映落花,觚棱卻飛鳥。 崑崙倚戶陰,海色當窗曉。 佩聲河漢落,屐齒天香繞。 野夫方留滯,萬染何時了。 去漢春已深,遊樑秋又抄。 登高慨搖落,令我憂心悄。 飄飄茂陵客,高興秋天杳。 彩毫不勝寒,仙露知多少。 落日望江南,一點青山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榛莽(zhēn mǎng):指雜亂叢生的草木。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宮城深遠、幽靜。
  • 浮屠:指佛塔。
  • 清虛:指天空。
  • 莓苔:苔蘚。
  • 罘罳(fú sī):古代一種捕鳥的網。
  • 觚棱(gū léng):古代建築中的一種裝飾性棱角。
  • 崑崙:神話中的山名,這裏比喻高大的山。
  • 河漢:銀河。
  • 屐齒:木屐的齒,這裏指行走的聲音。
  • 茂陵:地名,這裏指作者自己。
  • 彩毫:指畫筆,這裏比喻文采。
  • 仙露:神話中仙人飲用的露水。

翻譯

從東邊穿過雜草叢生的地方,宮城顯得深遠而幽靜。這裏曾是金國的故都,如今只剩下秋日裏的荒涼臺沼。佛塔矗立在宮苑旁邊,高聳入雲。琉璃瓦上長滿了苔蘚,但五色依舊明亮。捕鳥的網映襯着落花,裝飾性的棱角卻讓飛鳥不敢靠近。高大的山倚在門戶之陰,海色透過窗戶顯得清晨明亮。佩帶的聲響彷彿銀河落下,木屐的聲音伴隨着天香繚繞。我這個野夫仍在滯留,萬般塵埃何時能了結。離開漢地已久,春天已深;遊歷梁地,秋天又來臨。登上高處感慨萬物的凋零,讓我憂心忡忡。我這個茂陵的客人,在秋天的興致中飄飄然。文采雖好卻難抵寒冷,仙露又知多少。落日時分望向江南,只見一點青山變得渺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汴京的荒涼景象,通過對比金故都的輝煌與現今的荒廢,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琉璃塔」、「罘罳」、「崑崙」等,構建了一幅既神祕又悲涼的畫面。結尾處的「落日望江南,一點青山小」則透露出作者對遠方的嚮往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明代詩人揭軌的高超詩藝。

揭軌

明江西臨川人。揭傒斯後裔。洪武初以明經薦舉入京,任清河縣主簿,遷知縣事。有惠政,民懷其德。後辭職歸,以教授爲生。嘗被召定《書傳會選》,並數承帝顧問。有《清河集》。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