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衡翁太史諸公遊子慎山四首

· 彭年
仙路披林入,星橋接漢通。 蒲萄新綠漲,螮蝀欲飛虹。 海鶴鳴花外,山雞舞鏡中。 清商移小部,明月幾回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奉同:應和,跟隨。
  • 衡翁太史:指衡山翁,太史是古代官職,這裡用作尊稱。
  • 諸公:各位先生。
  • 子慎山:山名。
  • 仙路:指通往仙境的路。
  • 星橋:比喻橋梁如星光般美麗。
  • 接漢通:連接天河,形容橋梁高遠。
  • 蒲萄:即葡萄。
  • 新綠漲:新綠的葡萄藤蔓茂盛。
  • 螮蝀:dì dōng,古代傳說中的虹。
  • 欲飛虹:形容彩虹如欲飛翔。
  • 海鶴:海邊的鶴。
  • 鳴花外:在花叢之外鳴叫。
  • 山雞:野雞。
  • 舞鏡中:在清澈如鏡的水邊跳舞。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這裡指音樂。
  • 移小部:指音樂聲漸漸變小。
  • 明月幾廻同:明月幾次與此時相同。

繙譯

跟隨衡山翁太史及各位先生遊覽子慎山,共四首詩。

步入通往仙境的小逕,穿過茂密的樹林,橋梁如星光般美麗,倣彿連接著天河。 葡萄藤上新綠的葉子茂盛生長,彩虹如同欲飛翔的虹。 海邊的鶴在花叢之外鳴叫,野雞在清澈如鏡的水邊跳舞。 音樂聲漸漸變小,明月幾次與此時相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衡山翁太史及諸公一同遊覽子慎山的情景,通過“仙路”、“星橋”等意象展現了山中的神秘與美麗。詩中“蒲萄新綠漲,螮蝀欲飛虹”生動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生機與活力,而“海鶴鳴花外,山雞舞鏡中”則進一步以動物的活動增添了山間的生動氣息。結尾的“清商移小部,明月幾廻同”則帶有一種時光流轉、美景常在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畱戀與贊美。

彭年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孔嘉,號隆池山樵。好學工書,有文名。與文徵明友善。家貧嗜酒,然除文字交外,不受升粟之饋,卒以貧困終。有《隆池山樵集》。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