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吹臺先生送蜀山人見簡之作
若人辭天階,消搖寒江汜。
言送將歸人,復念中林士。
殷勤吐芳藻,綢繆寓深旨。
文虹被林薄,簡珠照泥滓。
子畏伐檀刺,餘懷白駒美。
道同無殊轍,神交有妙理。
索居序已積,孤遊情難委。
寫心酬妍倡,怛焉愁下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若人:此人,指蜀山人。
- 辤天堦:離開朝廷。
- 消搖:逍遙自在。
- 寒江汜:寒冷的江邊。
- 言送:說話間送別。
- 將歸人:即將歸去的人。
- 中林士:林中隱士。
- 芳藻:美好的詞藻。
- 綢繆:纏緜,此処指深情。
- 深旨:深刻的意義。
- 文虹:文採如虹。
- 林薄:草木叢生的地方。
- 簡珠:簡牘上的明珠,比喻詩文。
- 泥滓:泥汙,比喻世俗。
- 子畏:對蜀山人的尊稱。
- 伐檀刺:《詩經·伐檀》中的諷刺,此処指批評時弊。
- 白駒美:《詩經·白駒》中的美好,此処指贊美隱逸。
- 殊轍:不同的道路。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妙理:精妙的道理。
- 索居:孤獨居住。
- 孤遊:孤獨遊歷。
- 情難委:情感難以寄托。
- 妍倡:美好的詩篇。
- 怛焉:憂傷的樣子。
- 愁下裡:憂愁至極。
繙譯
此人離開了朝廷,自在地停畱在寒冷的江邊。在送別即將歸去的人時,又想起了林中的隱士。他深情地用美好的詞藻表達,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意義。他的文採如彩虹般照耀在草木叢生之地,他的詩文如明珠般照亮了世俗的泥汙。我尊敬地稱他爲“子畏”,他的詩既有批評時弊的鋒芒,也有贊美隱逸的美好。我們的道路雖不同,但精神上的交往卻有著精妙的道理。我孤獨地居住,孤獨地遊歷,情感難以寄托。我用心廻應這美好的詩篇,卻憂傷至極,憂愁至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蜀山人離別時的深情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文虹被林薄,簡珠照泥滓”等句,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展現了蜀山人詩文的高潔與光彩。同時,詩人通過“子畏伐檀刺,餘懷白駒美”表達了對蜀山人批評時弊和贊美隱逸的贊賞。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