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劉實林於鬱孤

劉郎酒腸不可量,與之素詩反惆悵。 而我相傾莫逆焉,又有別詩多此障。 爲擊牀頭刀二下,分其一以繫於馬。 夜間一作龍蛇鳴,鹿魚腐子來嘲罵。 嘲罵之子猶雲難,膈肝碎粉忙相看。 而我披騷惟痛飢,鬱孤此去夜郎寒。 此去夜郎夜未深,樂天供奉有知音。 自是士如交道者,隈敢危嫌隈敢心。 心心相照惟君在,我亦贈君以一帶。 刀在牀頭帶在腰,一時馬上堪千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惆悵(chóu chàng):形容心情低落,感到失落或憂傷。
  • 莫逆:形容關係非常親密,彼此瞭解至深。
  • :此處指障礙,比喻情感上的阻隔或不便。
  • 膈肝碎粉:形容心情極度痛苦,如同內臟被撕裂。
  • 披騷:指閱讀或吟詠詩歌,此處特指閱讀憂鬱的詩篇。
  • 鬱孤:地名,此處可能指鬱孤臺,位於今江西省贛州市。
  • 夜郎:古地名,位於今貴州省境內,此處泛指邊遠地區。
  • 樂天供奉:指唐代詩人白居易,他曾任翰林學士,供奉內廷。
  • 隈敢:疑爲「豈敢」的誤寫,表示不敢或不應該。
  • 危嫌:疑爲「微嫌」的誤寫,指微小的嫌隙或不滿。

翻譯

劉郎的酒量深不可測,與他分享素雅的詩篇反而讓他感到惆悵。我們相互欣賞,彼此瞭解至深,卻又因爲離別而多了這份情感上的障礙。爲了表達我的情感,我敲擊牀頭的刀,將其一分爲二,其中一半系在馬上。夜晚,刀在牀頭髮出龍蛇般的鳴響,引來鹿魚腐子(可能是指一些不理解的人)的嘲諷和責罵。

這些嘲諷者難以對付,他們忙於觀察我內心的痛苦。而我,閱讀着憂鬱的詩篇,只爲飢餓而痛苦,鬱孤臺此去,夜郎之地寒冷。此去夜郎,夜色尚未深沉,有樂天供奉(白居易)這樣的知音相伴。我們這樣的朋友,豈敢有微小的嫌隙,豈敢不真心相待。

心心相映,只有你明白我,我也贈你一條帶子。刀在牀頭,帶在腰間,一時馬上,千載情誼。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劉實林的深厚情誼和離別時的複雜情感。詩中通過敲刀分帶的動作,形象地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無奈。同時,詩中提到的「夜郎」和「樂天供奉」等元素,增添了詩的歷史和文化深度,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堅守和對詩歌的熱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體現了明代詩歌的特色。

許國佐

許國佐,字班王,一字欽翼,號舊庵。揭陽人。性豪宕不羈,嗜酒,工詩。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授富順縣知縣,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歸養。清世祖順治三年,劉公顯破揭陽,母被拘。國佐自縛前往,請以身代,並系之,拷掠無完膚,厲聲大罵而死。時以爲死孝雲。有《百洲堂集》、《蜀弦集》、《舊庵拙稿》、《班齋數句話》。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