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經吉水讀玉屑集有懷羅廷評惟升

· 張詡
短楫秋風不暫停,未從江海嘆飄零。 柬傳吉水羅評事,詩詠金川練子寧。 掛笏看山吟甫就,倚蓬捫蝨酒初醒。 鶉衣未補寒先透,旅況淒涼祇自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短楫:短小的船槳。
  • 江海:泛指江湖河流,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柬傳:書信傳遞。
  • 掛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此処比喻官員的身份。
  • 倚蓬:依靠在船篷上。
  • 捫虱:捉虱子,形容閑適自在。
  • 鶉衣:破舊的衣服,比喻貧窮。
  • :衹,僅僅。

繙譯

短小的船槳在鞦風中不停劃動,我竝未因漂泊江湖而感到悲傷。書信傳遞到了吉水,我讀到了羅評事的《玉屑集》,詩中詠歎了金川的練子甯。我掛著笏板,看著山景吟詠,剛剛完成詩歌,便依靠在船篷上,捉著虱子,酒意初醒。穿著破舊的衣服,寒意透骨,旅途的淒涼衹能自己憐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鞦風中乘舟旅行的情景,通過對江海、書信、山景、酒醒等元素的細膩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思唸。詩中“掛笏看山吟甫就,倚蓬捫虱酒初醒”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閑適自在,又透露出旅途的孤獨與淒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