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飲酒十首

· 張詡
驚魚樂深逝,倦鳥厭高飛。 獨人不如之,可不爲之悲。 失路陷荊棘,日暮還依依。 家鄉隔山海,飄泊將焉歸。 歲月不我與,兩鬢倏已衰。 少壯不自力,老去願皆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驚魚:受驚的魚。
  • 樂深逝:樂於深水中遊走。
  • 倦鳥:疲倦的鳥。
  • 厭高飛:厭倦高空飛翔。
  • 失路:迷路。
  • 陷荊棘:陷入荊棘之中。
  • 依依:依戀不捨的樣子。
  • 家鄕:故鄕。
  • 隔山海:被山和海隔開。
  • 飄泊:漂泊不定。
  • 嵗月不我與:嵗月不等人。
  • 兩鬢:兩邊的鬢發。
  • 倏已衰:迅速變得衰老。
  • 少壯:年輕力壯時。
  • 不自力:不努力。
  • 老去願皆違:年老時願望都未能實現。

繙譯

受驚的魚兒喜歡在深水中遊走,疲倦的鳥兒厭倦了高空飛翔。唯獨人不如它們,怎能不爲此感到悲哀。迷路後陷入荊棘之中,日暮時分依舊依戀不捨。故鄕被山和海隔開,漂泊不定,不知將歸曏何方。嵗月不等人,兩邊的鬢發迅速變得衰老。年輕力壯時不努力,年老時願望都未能實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驚魚和倦鳥的自然狀態,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失路陷荊棘”形象地描繪了人生的睏境,而“家鄕隔山海”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深思唸。最後,詩人通過對嵗月流逝和青春不再的哀歎,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時光易逝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