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勸君莫種柳,不如荊棘樹。日日送人行,不解留人住。
勸君莫喜鵲,鵲不及慈鴉。時時驚妾夢,誤報客還家。
柳條枯盡鵑聲息,慈鴉夜夜啼荊棘。萬里征夫望不歸,新婦山頭化爲石。
化爲石,幾春秋。風中怨,雨中愁。征夫若有歸來日,石不能言心亦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荊棘樹:帶刺的灌木或小喬木。
- 慈鴉:指烏鴉,傳說烏鴉反哺,故稱慈鴉。
- 鵑聲:杜鵑的叫聲,常被用來象征離別和思唸。
- 征夫:指出征的士兵或遠行的人。
- 新婦:指年輕的妻子。
- 化爲石:比喻極度思唸而變得堅硬如石。
- 幾春鞦:多少年。
- 風中怨,雨中愁:形容在風雨中更加深切的怨恨和憂愁。
- 石不能言:比喻無法表達的沉默和無奈。
繙譯
勸你不要種柳樹,它不如荊棘樹。柳樹每日送人離去,卻不懂得畱住行人。 勸你不要喜歡喜鵲,喜鵲不如慈鴉。喜鵲常常驚擾我的夢境,錯誤地報告遠行的人已經廻家。 柳枝枯萎,杜鵑聲息停止,慈鴉夜夜在荊棘中啼叫。遠行的丈夫望不見歸來,年輕的妻子在山頭化爲了石頭。 化爲石頭,經歷了多少春鞦。在風中充滿怨恨,在雨中滿是憂愁。如果遠行的丈夫有歸來的那一天,石頭即使不能言語,我的心也會安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柳樹與荊棘樹、喜鵲與慈鴉,表達了深切的思唸與無奈。詩中“化爲石”的比喻形象生動,展現了妻子對遠行丈夫的極度思唸和等待。風雨中的怨恨和憂愁,更是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