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十二首

· 梁寅
鳳棲必孤桐,鶴集思高鬆。 飛翔擇所止,羞與鷦鷯同。 踽踽賤貧士,混混常俗中。 節槩曾閔賢,言語班揚工。 被服常布褐,虛室生蒿蓬。 向非賢哲舉,何以樹勳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棲必孤桐:鳳凰只棲息在孤獨的梧桐樹上。
  • 鶴集思高鬆:鶴羣聚集在高大挺拔的松樹上。
  • 飛翔擇所止:飛翔時選擇合適的棲息地。
  • 羞與鷦鷯同:羞於與鷦鷯(一種小鳥)爲伍。
  • 踽踽:形容孤獨無依。
  • 賤貧士:貧窮的士人。
  • 混混常俗中:混跡於普通人羣中。
  • 節槩:節操和氣概。
  • 曾閔賢:曾參和閔子騫,古代的賢人。
  • 言語班揚工:言辭表達得體,有才華。
  • 被服常布褐: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
  • 虛室生蒿蓬:空蕩的房間長滿了蒿草和蓬草。
  • 向非賢哲舉:如果不是賢哲之舉。
  • 樹勳庸:建立功勳。

翻譯

鳳凰只棲息在孤獨的梧桐樹上,鶴羣聚集在高大挺拔的松樹上。它們飛翔時選擇合適的棲息地,羞於與鷦鷯爲伍。我這個孤獨無依的貧窮士人,混跡於普通人羣中。我有着曾參和閔子騫那樣的節操和氣概,言辭表達得體,有才華。我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空蕩的房間長滿了蒿草和蓬草。如果不是賢哲之舉,我如何能建立功勳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鳳凰和鶴的棲息選擇,比喻了高尚的品質和遠大的志向。詩中的「賤貧士」雖然身處困境,但內心保持着高潔的節操和才華,渴望得到賢哲的賞識,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建立功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功成名就的渴望。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