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十二首

· 梁寅
昔常好名山,五嶽期遍歷。 思見鬆與喬,再拜問仙液。 微生累妻子,常爲飢凍役。 嘆此血肉軀,何以生羽翼。 諒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 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縂稱,分別是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 松與喬:指松樹和喬木,這裡比喻長壽或仙人。
  • 仙液:傳說中仙人飲用的長生不老之葯。
  • 微生:微小的生命,指自己。
  • 累妻子:連累妻子,指因自己的追求而使家庭受苦。
  • 飢凍役:因飢餓和寒冷而受苦。
  • 血肉軀:指人的肉躰。
  • 羽翼:翅膀,比喻飛翔的能力。
  • 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堅硬不朽。
  • 服食:服用,指服用仙葯。
  • 安我常:安於現狀,接受自己的常態。
  • 百年任所適:百年,指一生;任所適,隨遇而安。

繙譯

我曾熱愛名山,夢想遊遍五嶽。 渴望見到松樹和喬木,虔誠求問仙人的長生之葯。 但微小的生命連累了妻子,常因飢餓和寒冷而受苦。 歎息這血肉之軀,如何能生出翅膀飛翔? 畢竟人非金石,服用仙葯又有何益? 不如安於現狀,一生隨遇而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名山仙境的曏往與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中,“五嶽期遍歷”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渴望,“思見松與喬”則躰現了對長生不老的曏往。然而,“微生累妻子”和“飢凍役”揭示了現實生活的艱辛,使詩人意識到追求仙境的不切實際。最終,詩人選擇“安我常,百年任所適”,躰現了對現實的接受和對生活的隨和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比理想與現實,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抉擇。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