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明經:指精通經學。
- 應詔:接受皇帝的命令。
- 價比璵璠:比喻價值珍貴,璵璠(yú fán)是美玉。
- 英妙年:年輕而才華橫溢。
- 長安躍馬:指在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騎馬奔馳,象徵志向遠大。
- 東魯獲麟書一編:東魯指山東,獲麟書指得到珍貴的書籍或知識。
- 海岱:指山東一帶,海指東海,岱指泰山。
- 秀彥:才華出衆的人。
- 漢廷:指漢朝朝廷。
- 董生:指董仲舒,漢代著名儒學家。
翻譯
唐公子精通經學,應皇帝之召,他的價值如同珍貴的美玉,在年輕時就已才華橫溢。在長安騎馬奔馳,志向遠大,而在山東獲得了珍貴的知識。他的路途經過淮河邊的青翠樹木,家則鄰近東海和泰山之間的白雲邊。郡國中推薦的多是才華出衆的人,但漢朝朝廷只喜愛像董仲舒這樣的賢才。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唐伯恂的才華和志向,通過「明經應詔」、「價比璵璠」等詞句,凸顯了他的學識和價值。詩中「長安躍馬志千里」展現了他的遠大抱負,「東魯獲麟書一編」則暗示他在山東的學術成就。結尾提到「漢廷惟愛董生賢」,表達了對唐伯恂能像董仲舒一樣受到朝廷重用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開闊,既是對個人的讚美,也體現了對才華和學識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