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五音石魚

· 梁寅
瑰石含幽響,神魚入巧裁。 揚鬐方丈室,驤首雨花臺。 音逐神光動,鱗隨日影開。 錦鯨同詭狀,桐鯉愧凡材。 泉吼鬆邊應,僮聞竹下回。 點頭曾悟法,燒劫不成灰。 淪棄經風雨,遷移出草萊。 熱生敲處火,潤帶臥時苔。 夏後璜今復,周王鼓未摧。 希聲洗煩慮,日欲上方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瑰石:奇異的石頭。
  • 揚鬐:魚鰭揚起。
  • 驤首:昂首。
  • 錦鯨:華麗的鯨魚。
  • 桐鯉:普通的鯉魚。
  • 燒劫:經歷火災。
  • 夏後璜:夏朝的玉璜,古代玉器。
  • 周王鼓:周朝的鼓。

翻譯

奇異的石頭蘊含着幽深的聲響,神魚巧妙地被雕刻其中。魚鰭揚起在方丈的室內,昂首挺立在雨花臺上。聲音隨着神光而動,魚鱗隨着日光展開。華麗的鯨魚呈現出奇異的形狀,普通的鯉魚相比之下顯得平凡無奇。泉水在松樹邊咆哮,僮僕在竹林下回旋。石頭點頭彷彿領悟了佛法,即使經歷火災也不成灰燼。經歷了風雨的侵蝕,從草叢中遷移出來。熱氣從敲擊處產生,溼潤的地方帶有臥時的苔蘚。夏朝的玉璜如今再現,周朝的鼓也未被摧毀。這美妙的聲音洗淨了煩惱的思緒,人們渴望每天都來此聆聽。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塊蘊含神祕聲響的石頭和雕刻其中的神魚,展現了其非凡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瑰石含幽響」、「揚鬐方丈室」等,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同時,通過對石頭和神魚經歷風雨、遷移變遷的描寫,表達了對其堅韌不拔、歷久彌新的讚美。整首詩充滿了對自然和歷史的敬畏之情,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