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塘館喜晴擬回玉陽書院祀白沙先生
聞道青山恥據梧,巾車又到小蓬壺。
巖花宿雨紅含態,水鳥新晴綠喚雛。
本爲登山持蠟屐,更盟觀海泛棠艫。
春風兩袖蒲三尺,歸對先生契我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皋塘館: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玉陽書院:書院名,可能與祭祀白沙先生有關。
- 白沙先生:可能是指某位歷史人物或學者,具體身份不詳。
- 巾車:古代一種有帷幕的車,供婦女乘坐。
- 小蓬壺:比喻仙境或美景之地。
- 巖花:山岩上的花朵。
- 宿雨:隔夜的雨。
- 水鳥:生活在水邊的鳥類。
- 新晴:雨後初晴。
- 綠喚雛:綠色的景物似乎在呼喚小鳥。
- 蠟屐:塗蠟的木屐,古代登山時所穿。
- 棠艫:古代船名,此處指乘船觀海。
- 蒲三尺:蒲扇,三尺長的蒲扇,形容其大。
- 契我無:與我無關,或指與我的心意相合。
翻譯
聽說青山以依附爲恥,我便駕車再次來到這如小蓬壺般的美景之地。山岩上的花朵帶着隔夜雨水的紅色,水邊的鳥兒在雨後初晴時呼喚着小鳥。本是爲了登山而穿上了蠟屐,現在更想乘船去觀海。春風吹拂着我空空的兩袖,帶着三尺長的蒲扇,回去面對先生,這情景是否與我的心意相合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初晴的自然美景和詩人的心境。通過「巖花宿雨紅含態」和「水鳥新晴綠喚雛」等細膩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和諧。詩中「春風兩袖蒲三尺,歸對先生契我無」則透露出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以及對與先生心意相通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敬畏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