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廛地:古代城市中平民的房地。
- 天柱峯:山峯名,這裏可能指某個具體的地方或象徵性的高遠之地。
- 黃堂:古代對官府的稱呼。
- 陳蕃榻:陳蕃是東漢時期的官員,他的榻(牀)象徵着尊貴和清廉。
- 白屋:指平民的房屋,這裏可能指貧寒或普通人家。
- 孺子風:指年輕士人的風範或品質。
翻譯
在城市的新地界,我們佔據了天柱峯這樣的高遠之地,現在的我們和古時候的人一樣,都保持着那份清冷和淡泊。在官府中,已經有了像陳蕃那樣尊貴清廉的象徵,而在普通的民居中,卻難以找到像孺子那樣的高潔風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廛地」與「天柱峯」、「黃堂」與「白屋」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古今人物風範的思考。詩中「今人冷淡古人同」一句,既表達了對古人風範的懷念,也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評。後兩句則通過具體的歷史人物陳蕃和孺子,進一步強調了清廉與高潔的重要性,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質的嚮往和對世俗的批判。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贈地官副郎趙丹山考績取道南歸詩三十四韻 》 —— [ 明 ] 湛若水
- 《 題扇面盡寄陳雲山中丞 》 —— [ 明 ] 湛若水
- 《 市橋道中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辛亥臘月十八日初得上唐精舍之地於張氏以上塘作上唐蓋有三唐焉帝堯爲上唐李唐爲中唐若五代之唐斯爲下矣偶得 》 —— [ 明 ] 湛若水
- 《 喜外孫吳仲科戒酒 》 —— [ 明 ] 湛若水
- 《 再和桂洲公疊杏東觀蓮韻奉答來教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訪廬山白鹿洞 》 —— [ 明 ] 湛若水
- 《 因督學寄霞山蔡方伯巨源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