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中丞汝觀

· 溫純
中丞直道去長安,始信人間行路難。 滿目風塵多按劍,知心天地幾彈冠。 論功自昔歸何晏,平夏於今數範韓。 即向東山尋謝傅,莫因一夢笑邯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丞:古代官職名,相當於現代的監察官。
  • 直道:正直的道路,這裏指正直的行爲或態度。
  • 按劍:手按劍柄,表示警惕或準備行動。
  • 彈冠:整理帽子,比喻準備做官或得意的樣子。
  • 何晏:人名,三國時期魏國的官員,以清廉著稱。
  • 平夏:平定夏國,這裏指平定邊疆或解決重大問題。
  • 範韓:范仲淹和韓琦,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以治理邊疆和改革著稱。
  • 東山:地名,這裏指隱居之地。
  • 謝傅:謝安,東晉時期的政治家,以隱居東山後復出,成功指揮淝水之戰而聞名。
  • 邯鄲:地名,這裏指邯鄲學步的典故,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原有技能。

翻譯

中丞你正直地離開長安,這才相信人間的道路多麼艱難。 眼前盡是風塵和危機,你按劍警惕,而真正知心的朋友卻寥寥無幾。 論功行賞自古以來都是歸於像何晏那樣的人,而今平定邊疆的功績則屬於范仲淹和韓琦。 你不妨向東山尋找謝安那樣的智者,不要因爲一時的虛幻夢境而嘲笑邯鄲學步的愚人。

賞析

這首詩是溫純送別劉中丞的作品,通過對比中丞的正直與世道的艱難,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敬佩與擔憂。詩中運用了歷史典故,如何晏、範韓、謝安等,來強調正直與功績的重要性,同時以「東山」和「邯鄲」的比喻,勸勉友人保持清醒,不被虛幻所迷惑。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的歷史知識,也體現了其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世事的深刻洞察。

溫純

明陝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號一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壽光知縣,徵遷戶科給事中。累遷至左都御史。時礦稅使四出,所至作惡多端。純屢疏陳,不報。曾倡諸大臣伏闕泣請罷礦稅。後以與首輔沈一貫不合,力請致仕。卒諡恭毅。有《溫恭毅公集》。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