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宣武街庭前有奇石四各題以名維益汝脩弘甫欣然賦詩餘亦各得一首立禪僧

· 溫純
云何安樂窩,從窟手探月。 爲悟生生機,天根於此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移居:搬遷居住的地方。
  • 宣武街:地名,位於北京。
  • 奇石:形狀奇特的石頭。
  • 各題以名:分別給石頭命名。
  • 維益汝脩弘甫: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訢然:高興地。
  • 賦詩:作詩。
  • :我。
  • 立禪僧:站立的禪僧,可能指石頭的形狀像站立的僧人。
  • 雲何:爲何,如何。
  • 安樂窩:舒適的家。
  • 從窟手探月:從洞穴中伸手觸摸月亮,形容石頭的形狀或位置。
  • 爲悟生生機:爲了領悟生命的奧秘。
  • 天根:天地的根本,指宇宙的奧秘。
  • 於此發:在這裡萌發。

繙譯

爲何要搬遷到宣武街的舒適家中,伸手從洞穴中觸摸月亮。 這是爲了領悟生命的奧秘,宇宙的根本在這裡萌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搬遷到新居後的心情與對自然奇觀的感悟。通過“雲何安樂窩,從窟手探月”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新居的滿意和對自然奇石的訢賞。後兩句“爲悟生生機,天根於此發”則深化了詩的主題,表明詩人通過觀察自然,試圖領悟生命的本質和宇宙的奧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溫純

明陝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號一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壽光知縣,徵遷戶科給事中。累遷至左都御史。時礦稅使四出,所至作惡多端。純屢疏陳,不報。曾倡諸大臣伏闕泣請罷礦稅。後以與首輔沈一貫不合,力請致仕。卒諡恭毅。有《溫恭毅公集》。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