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丁未: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背景來確定。
- 雲路:指高遠的天空或山間的雲霧之路。
- 七父老:指七位年長的老人。
- 水簾洞:指有水簾遮擋的洞穴,常用於形容風景秀麗的地方。
- 宴坐:安坐,指悠閒地坐着。
- 日斜:太陽西斜,指傍晚時分。
- 攜壺:帶着酒壺。
- 巖畔:岩石的旁邊。
- 落天花:可能指落下的花瓣,也可能是形容瀑布飛濺如花。
翻譯
半掩的巖門被水簾遮擋,我靜坐不言直至太陽西斜。 七位老者帶着酒壺從雲霧繚繞的山路走來,一同觀賞岩石旁如天花般飄落的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和諧的山間景象。詩人湛若水在水簾洞中靜坐,享受着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七位老者的到來,爲這寧靜的畫面增添了幾分生動和溫馨。詩中「巖扉半掩水簾遮」一句,既表現了水簾洞的幽靜,又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而「七老攜壺出雲路」則展現了老者們的閒適與詩意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以及與友人共賞美景的愉悅心情。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金陵後八詠 》 —— [ 明 ] 湛若水
- 《 郴江口見江岸野生芙蓉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太學生蔡羽歸洞庭山 》 —— [ 明 ] 湛若水
- 《 贈洪覺山方時素歸福山五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潘黃門壽昌河之作二首 其二 》 —— [ 明 ] 湛若水
- 《 東莞孫明府惠茶園香 》 —— [ 明 ] 湛若水
- 《 作首尾三疊送朱則之還郴陽兼似諸同志 》 —— [ 明 ] 湛若水
- 《 南溪四景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