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曹太守海珠寺

· 張詡
中間一座巋禪宮,四面如山浪拍空。 雲影不遮仙樹碧,波光長映佛燈紅。 依稀蓬皛移塵外,綽約金山在眼中。 閱蓋興亡知幾代,誰能回首問蒼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kuī):高大的樣子。
  • 禪宮:指佛教寺廟。
  • 蓬皛 (péng xiǎo):形容雲霧繚繞的樣子。
  • 綽約:形容景物柔美、婉約。
  • 金山:指傳說中的仙山,也可能是指實際的金山,如江蘇鎮江的金山。
  • 閱蓋:經歷、見證。
  • 蒼穹 (cāng qióng):天空。

翻譯

在中央聳立着一座巍峨的禪寺,四周是山巒環抱,海浪拍打着空曠的岸邊。雲影下,仙樹依舊碧綠,水波的光輝長久地映照着紅色的佛燈。彷彿雲霧繚繞的仙境被移到了塵世之外,柔美的金山景象似乎就在眼前。經歷了多少代的興衰更迭,誰能回頭去詢問那蒼茫的天空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禪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畫面,通過「巋禪宮」、「仙樹碧」、「佛燈紅」等意象,展現了禪寺的莊嚴與神祕。詩中「依稀蓬皛移塵外,綽約金山在眼中」運用了對比和想象,將禪寺與仙境相聯繫,增強了詩的意境。結尾的「閱蓋興亡知幾代,誰能回首問蒼穹」則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宇宙蒼穹的思索,體現了詩人深邃的哲理思考。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