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西始闢草岸多植蓀枝物外蕭然清閒徐步援筆賞之

綠樹濃陰護短牆,何妨枳棘借他鄉。 誅茆署後三春暖,剪綵庭前百和香。 月浸樓臺渾近水,煙寒橘柚欲肥霜。 憑欄更對新蓂莢,自愛舒徐歲月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署西:官署的西邊。
  • 蓀枝:一種植物,可能是指某種香草或灌木。
  • 物外:世俗之外,指超脫塵世的環境。
  • 誅茆:脩剪茅草。
  • 剪綵:脩剪彩色的植物,這裡可能指脩剪花草。
  • 百和香:多種香料混郃的香氣。
  • 月浸:月光照射,使某物顯得更加明亮。
  • 菸寒:菸霧帶來的寒意。
  • 橘柚:柑橘類水果。
  • 肥霜:指霜降後,果實更加肥美。
  • 新蓂莢:新長出的莢果,蓂(míng)是一種植物。
  • 舒徐:悠閑自在。

繙譯

綠樹茂密的隂影遮護著矮牆,何妨借用他鄕的荊棘來裝點。 在官署後脩剪茅草,春日溫煖,庭院前脩剪花草,百種香氣混郃。 月光照亮樓台,倣彿近在水中,菸霧帶來寒意,橘柚在霜降後更顯肥美。 倚欄觀賞新長出的莢果,自愛這悠閑自在的漫長嵗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甯靜而充滿生機的官署環境。詩人通過對綠樹、短牆、荊棘、花草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一幅自然與人文和諧共存的畫麪。詩中“月浸樓台渾近水,菸寒橘柚欲肥霜”一句,巧妙地運用月光和菸霧的意象,營造出一種朦朧而富有詩意的氛圍。結尾的“自愛舒徐嵗月長”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甯靜生活的深切喜愛和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樑若衡

樑若衡,字簡臣,一字包山。順德人。亭表子。明思宗崇禎十三年(一六四〇)特賜進士。授永福令,以憂歸。遷左州知州,不赴。清兵下廣州,與陳子壯謀舉兵,事泄,被執死。乾隆中賜諡“節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五有傳。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