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虞石侍御還朝

驚傳候吏促晨裝,信宿欣瞻袞繡裳。 霜霰盡消青草瘴,幹旄猶問白雲鄉。 蓬門始掃高軒過,翠壁新劖麗藻香。 嶺樹溪花經指點,他時俱是召公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候吏:古代迎送賓客的官吏。“候”讀音爲(hòu)。
  • 信宿:連住兩夜,也表示兩夜。
  • 袞綉裳:古代皇帝或上公的禮服,這裡借指高官的服飾。“袞”讀音爲(gǔn)。
  • 霜霰(xiàn):冰霜和雪珠。
  • 乾旄(gān máo):古代在旗杆上用氂牛尾做裝飾的旗子,這裡指官員的儀仗。
  • 白雲鄕:《莊子·天地》:“乘彼白雲,遊於帝鄕。”後因以“白雲鄕”爲仙鄕。
  • 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指窮苦人家的門。
  • 高軒:原指高大有篷的車,這裡指貴客的車。
  • (chán):刻。
  • 麗藻:華麗的辤藻。
  • 召公棠:《史記·燕召公世家》:“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鄕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因以“召公棠”爲頌敭官吏政勣的典實。

繙譯

驚聞迎送官吏催促著清晨整理行裝,連續兩夜後訢喜地看到高官的華麗衣裳。 冰霜雪珠都已消散,那帶著儀仗的官員還詢問著如仙鄕般的地方。 窮苦人家的門才剛清掃,貴客的車就到來了,翠綠的石壁上新刻的華麗辤藻散發著香氣。 經他指點,山嶺上的樹木和谿流邊的花朵,日後都會成爲像召公棠那樣被百姓懷唸的美好事物。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韓日纘爲送王虞石侍禦還朝而作。詩的首聯通過“驚傳”“促晨裝”“信宿”“訢瞻”等詞,表現出了送別時的急切與訢喜之情。頷聯中“霜霰盡消”寓意著不好的事物已經過去,“乾旄猶問白雲鄕”則顯示出官員對地方的關心。頸聯描寫了主人家對貴客到來的準備以及石壁上的麗藻,展現出一種高雅的氛圍。尾聯以“嶺樹谿花”經指點後會成爲“召公棠”作比,寄托了對王虞石侍禦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朝中有一番作爲,造福百姓,像召公一樣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懷唸。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送別之情,又蘊含著對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