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丙子六月十七日便道與大理少卿弋陽李公游上清明日遊仙岩皆賦七言近體詩一章書之翛然亭

· 韓雍
九載名山五度過,山容靄靄勢峨峨。 洞穿海外飛仙島,水接天中織女河。 白鶴盤風秋氣近,紫簫吹月夜涼多。 宦情也動幽棲念,可奈深恩未報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景泰丙子:明朝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丙子爲干支紀年。
  • 便道:順路。
  • 大理少卿:官職名。
  • 弋陽:地名,今屬江西。
  • 李公:指李姓友人,其具體情況詩中未詳細說明。
  • 翛(xiāo)然亭:亭子的名字,翛然意爲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翻譯

九年裏多次來到這座名山,已有五次之多,山峯的容貌雲霧繚繞,山勢高大雄偉。 山洞似乎通向海外的仙島,水流連接着天空中織女所居的銀河。 白鶴在秋風中盤旋,秋意漸近,在寧靜的月夜中吹奏紫簫,涼意頗多。 我這爲官之人也萌生出隱居的念頭,可是無奈深厚的皇恩尚未報答,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覽名山的所見所感。詩的前兩句通過「九載」「五度」表現出詩人對這座山的熟悉和喜愛,同時「山容靄靄勢峨峨」形象地描繪了山的雄偉與神祕。接下來的兩句「洞穿海外飛仙島,水接天中織女河」,以浪漫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展現出景色的奇幻與美麗。「白鶴盤風秋氣近,紫簫吹月夜涼多」則通過對動物和音樂的描寫,烘托出秋夜的寧靜與涼意。最後兩句,詩人表達了自己作爲官員,雖有隱居之念,但因皇恩未報而無法實現的無奈之情。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複雜,既有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又有對官場生涯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內涵的作品。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