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棄繻(qì rú):繻,帛邊。用彩色帛製成的通行證。典出《漢書·終軍傳》,終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後至長安,徐偃使行風俗。終軍自請曰:「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且「年十八,選爲博士弟子,至府受遣, 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爲謁者給事中。後南越反, 終軍以衛尉身份奉命出討,克敵獲勝後,因功受封爲安遠侯。當他行至函谷關時,關吏給他一種帛制的通行證,終軍說:「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 棄繻而去。後以「棄繻」表示決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爲。
- 璠璵(fán yú):兩種美玉。
- 躡景(niè yǐng):追趕日影。比喻極其迅速。
- 汗血駒:即汗血馬,古代西域駿馬名。傳說此馬能日行千里,流汗如血。此處借指有才華的年輕人,寓意李葵孺如汗血駒般出衆。
- 上苑:皇家的園林。
- 葵:向日葵,這裏有忠誠的寓意。
翻譯
年輕的終軍原本就有大志,放棄通行證出關,今日的你(李葵孺)也滿是榮耀地踏上歸程。 你才華出衆,在連城早早地就展現出如美玉般的才能,你的速度之快如追趕日影,人們都誇讚你如同汗血馬一般優秀。 你如同身擁晴霞照亮皇家園林,又似簫聲迎來綵鳳停在高大的梧桐樹上。 皇恩浩蕩,要如何才能報答呢,你深知自己應如向日葵般忠誠,願意把赤誠之心全部獻出。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韓上桂贈給李葵孺進士的作品,當時李葵孺即將歸家迎娶,並且初任連城令。詩的首聯通過引用終軍的典故,表達了對李葵孺的讚美和期望,認爲他有着遠大的抱負和決心。頷聯則進一步誇讚李葵孺的才華和能力,將他比作璠璵器和汗血駒,突出了他的優秀和出衆。頸聯通過描繪美好的景象,暗示李葵孺的未來將充滿光明和希望。尾聯則表達了李葵孺對皇恩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將以忠誠和努力來回報皇恩的決心。整首詩意境優美,用典恰當,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和對其未來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