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蒲圻明府宗堯公墓失多年偶得之榛莽中刮石題此

鳧舄風流悵往年,路迷何處覓荒阡。 霜深絕壑松花落,月照空山鶴影還。 牧豎燒殘餘斷碣,臥麟苔積莽幽煙。 憑崖更灑雍門淚,玉樹凋傷事可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鳧舄(fú xì):指仙履,這裏借指宗堯公。
  • 荒阡(qiān):荒野中的墓地。
  • 絕壑(hè):深谷。
  • 牧豎(shù):牧童。
  • 碣(jié):圓頂的石碑。
  • 雍門淚:雍門子周善鼓琴,孟嘗君聽之,涕泣增哀,後因以「雍門淚」爲傷悼的典故。
  • 玉樹凋傷:喻指宗堯公的去世令人惋惜。

翻譯

往日宗堯公的風采如仙履般令人懷念,如今路在何方,哪裏才能找到那荒蕪的墓地呢?寒霜深深,深谷中松花飄落,月光照着空山,仙鶴的影子歸來。牧童燒火剩下殘損的斷碑,石麒麟上苔蘚堆積,四周荒煙瀰漫。靠着山崖,我更灑下如雍門子周般的傷悼之淚,宗堯公如玉樹凋零,實在令人痛心可憐。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偶然發現蒲圻明府宗堯公多年失迷的公墓時所作,表達了對宗堯公的懷念和惋惜之情。詩中通過描繪墓地的荒蕪景象,如「霜深絕壑松花落」「牧豎燒殘餘斷碣,臥麟苔積莽幽煙」,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同時,詩人用「鳧舄風流悵往年」表達對宗堯公往昔風采的懷念,用「憑崖更灑雍門淚,玉樹凋傷事可憐」直接抒發了內心的悲痛和對宗堯公去世的哀傷。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體現了詩人對故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