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亢陽(kàng yáng):指旱災。
- 蕪:荒蕪。
- 三農:指古時居住在平地、山區、水澤三類地區的農民,這裏泛指農民。
- 老稚:老人和小孩。
- 帝德:皇帝的恩德,這裏指上天的恩德。
- 廣運:廣泛運行,這裏指恩澤遍佈。
- 化工:自然的創造力。
- 天瓢:神話傳說中天神行雨用的瓢,這裏指雨。
- 澤敷:雨水滋潤。
- 濯(zhuó):洗,這裏指消除炎熱。
- 枯槁:指植物枯萎,這裏比喻百姓的困苦。
- 蘇:復甦,恢復生機。
翻譯
長時間的乾旱使得田地將要荒蕪,農民們無論老少都在呼喊訴苦。上天的恩德廣泛運行,自然的創造力神奇無比,天神用瓢灑下雨水,滋潤大地。不但炎熱被完全消除,還能讓枯萎的植物恢復生機,使困苦的百姓得以喘息。怎樣才能讓九州大地都像這樣,讓百姓有希望,不再遭受飢餓和寒冷呢?
賞析
這首詩以久旱逢雨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疾苦的關注和對雨水降臨的欣喜之情。詩的開頭描繪了久旱給田地和農民帶來的困境,引發讀者對百姓苦難的同情。接着,詩人歌頌了上天的恩德和神奇的自然創造力,通過「天瓢一灑雨澤敷」的形象描寫,展現了雨水帶來的生機和希望。「豈但炎蒸已盡濯,坐令枯槁能還蘇」進一步強調了雨水的作用,不僅消除了炎熱,還讓枯萎的植物和困苦的百姓都得到了拯救。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天下百姓都能免受飢餓和寒冷的美好願望,體現了詩人的憂民情懷。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寫,反映了社會現實和人民的願望,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會意義。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韓雍的其他作品
- 《 分少陵詩句壽漁樂先生七十人字 》 —— [ 明 ] 韓雍
- 《 圖韓范二公經畧西夏事跡于正心堂之壁各系以詩著志也其二 》 —— [ 明 ] 韓雍
- 《 巡部道上清就中一宿因登草亭次鬆雪翁韻二首 》 —— [ 明 ] 韓雍
- 《 送蘭庵先生至常山臨別情不能禁歌以泄之 》 —— [ 明 ] 韓雍
- 《 辦事官黃漢斌從予有年茲乞歸省母口占四絕以華其行 》 —— [ 明 ] 韓雍
- 《 成化七年春二月十有八日余與總鎮太監陳公總兵官平江伯陳公視耀武揚威闗二公留欵慶林寺寺前山坡之上其平如掌下臨長江旁列茂樹衆登覽為之躍然喜勝地之偶得感二公之高情而慨念時事遂及西師不覺浩然興發因作一詩書貽寺僧同遊者叅議王孟育馮文綱也 》 —— [ 明 ] 韓雍
- 《 南昌彭節自爲書生至驛官從予撫西江平南蠻效勞簿書有年矣嘉其勤慎嘗兩薦之天官徇例待其赴部始爲擢用茲辭予往 》 —— [ 明 ] 韓雍
- 《 成化元年春予奉命偕趙總戎良佐提兵徵兩廣四月望日師發南京次大勝關總戎以詩見贈次韻奉答 》 —— [ 明 ] 韓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