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子仁守歲有感
歲盡邊庭鐵騎回,孤城秉燭旅顏開。
亂離已過三關靜,生死相違幾處哀。
漸覺寒威今夜減,可憐春色異鄉來。
老年結伴青藜杖,聖代逃名濁酒杯。
淮浦南通吳客棹,漳河東繞魏王臺。
身緣留滯常同感,書寄平安各自裁。
憶昔京華更愁思,笛聲吹落漢宮梅。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邊庭:邊疆。 秉燭:拿着點燃的蠟燭。 旅顏:旅人困頓的面色。 亂離:戰亂、禍亂。 青藜杖:用藜木做的手杖。藜(lí) 聖代:舊時對於當代的諛稱。 留滯:停留;羈留。 吳客棹:吳地來的客船。棹(zhào),船槳,這裏指船。 魏王臺:古代的臺名。
翻譯
年終之時邊疆的鐵騎撤回,在孤獨的城中點着蠟燭,旅人疲憊的面容展開。 戰亂已經過去,三關平靜下來,生死相違的地方有多處悲哀。 漸漸覺得今夜的寒冷威力有所減退,可憐春天的氣息從異鄉而來。 年老時結伴拿着青藜杖,在這聖明之世以濁酒逃避名聲。 淮浦向南連通着吳地來的客船,漳河向東環繞着魏王臺。 因爲身被滯留常常有共同的感受,書信寄去平安的消息各自斟酌書寫。 回憶往昔在京城時更增添憂愁思緒,笛聲吹落了漢宮的梅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守歲之時的所見所感,既有對邊庭平靜、寒威減退、春色來臨的描寫,也有對亂離悲哀、身留異鄉的感慨,以及對往昔京城生活的回憶和愁思。詩中通過描繪一系列的景象和情感,表達了詩人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複雜心境。從藝術手法上看,詩人運用對仗工整,如「亂離已過三關靜,生死相違幾處哀」「淮浦南通吳客棹,漳河東繞魏王臺」,使詩句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同時,詩中的意象豐富,如邊庭、鐵騎、孤城、秉燭、寒威、春色、青藜杖、吳客棹等,營造出了一種深沉而又多樣的意境。總體來說,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