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績

宗室殺欲盡,污穢蒸宸扆。 太宗託孤心,是誰亂唐紀。 智哉浴血兒,火燒不能死。 火燒兒不死,於以見天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宸扆(chén yǐ):借指天子。宸,北極星所在,後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爲王位、帝王的代稱。扆,宮殿內設在門和窗之間的大屏風。
  • 浴血兒:指徐世勣(即李勣)。徐世勣曾隨李密降唐,李密叛唐後,徐世勣仍得唐太宗信任。在一次戰鬭中,徐世勣爲敵軍所圍,身上多処受傷,幸得部下拼死相救,“浴血而歸”,因而有“浴血兒”之稱。

繙譯

皇室宗親幾乎要被誅殺殆盡,宮廷被汙穢之氣所籠罩。 太宗托付後事的心意,究竟是誰擾亂了唐朝的綱紀。 聰明啊那曾浴血奮戰的徐世勣,大火都燒不死他。 徐世勣在大火中不死,由此可見天理的存在。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探討了唐朝的一段歷史。詩中提到皇室宗親被大量誅殺,宮廷被不祥之氣籠罩,表達了對這種亂象的憂慮。接著,詩人提出太宗托孤的事情,引發對擾亂唐紀之人的質問。後麪兩句則強調了徐世勣的堅靭和特殊,以他在大火中不死來暗示天理的存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通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對唐朝歷史的思考和感悟。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