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石歌
太湖波翻江海連,二石飛來墮我前。大者恢詭作蠻舞,高者翛翛特清楚。
憶昔秦公闢西圃,巖愕爭來獻庭戶。悠然日與西山伍,大賢名跡成往古。
我見拜之禮亦可,近者尚書稱豪武。致石如此頗可數,初如大旗絕漠起。
睨視嶷然又若九皇聖人,鶉居鳥行衣垂羽。獨立崆峒之野觀天宇,雲將、鴻蒙不得語。
自我有此日婆娑,無酒且能發高歌,屬當遠行奈若何?
遲迴尚得一月多,來觀莫厭數百過。嗟我安能龍食清,垂老疲役違吾情?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恢詭:荒誕怪異。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羽毛殘破的樣子,這裏形容高石姿態輕盈。
- 秦公:指秦觀。
- 闢:開闢。
- 西圃:西邊的園圃。
- 愕:驚訝。
- 翥(zhù):鳥向上飛。
- 睨視:斜視。
- 嶷(nì)然:形容高峻的樣子。
- 崆峒:山名。
- 雲將:雲的主帥。
- 鴻蒙:自然的元氣。
翻譯
太湖的波濤翻滾與江海相連,兩塊石頭飛來落在我的面前。大的那塊荒誕怪異如同蠻人起舞,高的那塊姿態輕盈特別清晰。回憶往昔秦觀開闢西邊的園圃,岩石驚訝爭着前來奉獻於庭戶。悠然地每天與西山作伴,大賢人的名跡成爲過去的歷史。我看見後下拜行禮也可以,近來的尚書稱得上豪邁勇武。致使石頭如此這般的也算很有一些,剛開始時像大旗在荒漠中升起。斜視那高峻的樣子又好像九皇聖人,像鶉鳥一樣居住像鳥一樣行走衣服下垂着羽毛。獨自站立在崆峒山的荒野上觀賞天空,雲將、鴻蒙都無法表達。自從我有了這兩塊石頭每日悠閒自得,沒有酒也能放聲高歌,只是正逢要遠行又能怎麼辦?慢慢拖延還能有一個多月時間,來觀賞時不要厭煩幾百次的經過。慨嘆我怎能像龍一樣吸食清露,到老還在疲於服役違揹我的心意。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兩塊奇異石頭的描寫,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觀察力。詩人將石頭的姿態與各種形象相聯繫,如蠻舞、聖人等,極富奇幻色彩。詩中還融入了對歷史人物秦觀的追憶,以及對自己處境的感慨,增添了深沉的情感內涵。整體語言生動形象,意境詭譎,表達了詩人對石頭的喜愛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無奈。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
歸有光的其他作品
- 《 寶界山居記 》 —— [ 明 ] 歸有光
- 《 初發白河 》 —— [ 明 ] 歸有光
- 《 繚絲燈次李西涯楊邃庵二先生韻二首 》 —— [ 明 ] 歸有光
- 《 海上紀事十四首 其二 》 —— [ 明 ] 歸有光
- 《 清夢軒詩再次孺允韻 》 —— [ 明 ] 歸有光
- 《 海上紀事十四首 其一 》 —— [ 明 ] 歸有光
- 《 海上紀事十四首 其七 》 —— [ 明 ] 歸有光
- 《 自天津來至此已過一月去闕日遠愴然有作 》 —— [ 明 ] 歸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