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學士歌
十八學士誰比方?爭如瑚璉登明堂。立本丹青褚亮贊,至今遺事猶焜煌。
有隋之季天壤坼,英雄草昧皆侯王。真人揮霍靜區宇,遂偃干戈興文章。
天策弘開盛儒雅,羣髦會萃皆才良。丈夫逢時能自見,智謀藝術皆雄長。
惜哉嘉猷亦未遠,風流猶自沿齊、樑。吾讀成周《卷阿》詩,吉士藹藹如鳳皇。
能以六典致太平,遠追二帝軼夏、商。唐初得士宜比跡,胡爲致治非成、康?
中間豈無河、汾徒,晻遏師門竟不揚。吁嗟房、杜已如此,何恨薛生先蚤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瑚璉:(hú liǎn)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璉」。比喻人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
- 焜煌:(kūn huáng)輝煌;燦爛。
- 坼:(chè)裂開。
- 草昧:矇昧;世界未開化的時代。
- 區宇:區域,天地。
- 羣髦:(máo)指衆多有才之士。
- 嘉猷:(yóu)好的謀劃,良策。
- 晻遏:(ǎn è)埋沒、抑制。
翻譯
十八學士能和誰相比呢?他們就如珍貴的瑚璉登上明堂(可承擔大任)。閻立本的繪畫,褚亮的讚頌,至今這些事蹟仍然輝煌燦爛。
在隋朝末年,天下分裂,那些亂世英雄都成爲侯王。真正的英雄人物平息戰亂,統一國家,於是平息戰火,大興文章之事。
天策府大規模招攬儒雅之士,衆多的賢才匯聚,都是優秀的人才。大丈夫遇到時機能夠展現自己,智謀和技藝都很出衆。
可惜好的謀略也未能長久,風流韻事仍然沿襲着齊、梁時期的風格。我讀到西周的《卷阿》詩,衆多的賢士如同鳳凰一樣衆多而美好。
能用六種法典實現天下太平,遠遠追趕上堯、舜,超過夏、商。唐朝初期得到的人才應該可以與之相比,爲什麼實現的治國成效卻不如周成王、周康王時期呢?
這中間難道沒有像河汾門下的那些人才嗎?卻被埋沒壓制,不能發揚師門的學說。唉,房玄齡、杜如晦已經是這樣了,又何必遺憾薛收過早去世呢!
賞析
這首詩是歸有光對唐朝十八學士的評價和感慨。詩中首先讚揚了十八學士的才能,如以瑚璉作比,突出他們的重要性,又提及立本的繪畫和褚亮的讚頌來彰顯他們的輝煌事蹟。接着描述了隋朝末年的亂世以及唐朝初期的平定與興文的舉措,肯定了當時招攬人才的成果。然而,作者也指出唐朝的謀略未能長久,且一些風流韻事沿襲舊風。作者通過閱讀《卷阿》詩,表達了對賢士的期望,並認爲唐朝初期的人才本應能使國家達到更高的治理水平,卻未能如周成王、周康王時期那樣。詩中還提到中間可能有被埋沒的人才,如河汾門徒,最後對房玄齡、杜如晦的情況表示惋惜,以及對薛收早亡的遺憾。整首詩既有對歷史的回顧,也有對人才命運和國家治理的思考,體現了作者對歷史和人才的深刻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