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千秋虞部招飲淨蘭寺得平風二韻

路入荒堤景漸清,臨流古寺晚鐘鳴。 尊開荷葉香相襲,席接波光掌共平。 談理劇時寧強勝,聽歌婉處倍留情。 興酣卻悔來何後,爲報林煙且慢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虞部:古職官名。
  • 淨蘭寺:寺廟的名稱。
  • 臨流:麪對著水流。
  • :酒盃。
  • :觸及,燻染。
  • :激烈,熱烈。
  • :婉轉,柔和。

繙譯

道路延伸到荒蕪的堤岸,景色漸漸變得清幽,臨近水流的古老寺廟中,傍晚的鍾聲響起。 酒盃打開,荷葉的香氣相互燻染,蓆位接著波光,手掌一同平齊(可能是某種動作或情境的描述)。 談論道理熱烈之時,甯可努力爭勝,聆聽歌曲婉轉之処,倍加動人心情。 興致酣暢之時,卻後悔來得爲何這麽晚,告知林中的菸霧暫且慢慢陞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淨蘭寺中與友人宴飲的情景,通過對環境、宴飲活動以及個人感受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幽、愜意的氛圍。首聯通過“荒堤”“古寺”“晚鍾”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甯靜的畫麪,爲下文的宴飲作鋪墊。頷聯描寫了宴會上的情景,荷葉香與波光的描寫,增添了詩意和美感。頸聯則從談論道理和聽歌兩個方麪,表現出宴飲的豐富內容和人們的愉悅心情。尾聯中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懊悔之情,覺得來得太晚,同時希望林中菸霧慢慢陞起,延續這美好的時光,躰現了詩人對此次宴飲的畱戀。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將景、情、事有機地融郃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