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詠效晚唐體和鄧玄度給諫秋柳

欲把離心寄遠人,鼓成幽操倍傷神。 洞庭霜冷杳無際,湘畹香銷恨莫紉。 錦帳有緣曾入夢,閒房深掩漸生塵。 更闌獨對華燈落,任湛芳尊詎到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杳(yǎo):深遠,看不見蹤影。
  • 湘畹(wǎn):指湖南地區的園圃,畹,古代地積單位,三十畝爲一畹。
  • 紉(rèn):指連綴、編織。

翻譯

想要將這離別之心寄託給遠方的人,把心中的情感奏成深沉的樂曲,更加黯然傷神。 洞庭湖上寒霜清冷,茫茫無際,湖南園圃中的花香消逝,遺憾無法再把它們編織起來。 錦帳有緣曾進入夢中,閒置的房舍深深掩蔽,漸漸積起了灰塵。 夜深人靜時獨自對着華燈落下,任憑這美酒斟滿酒杯,卻怎能送到唇邊。

賞析

這首詩以秋柳爲背景,抒發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深深的憂傷。詩的開頭,詩人通過「欲把離心寄遠人,鼓成幽操倍傷神」表達了想要寄託離別之情卻又倍感傷神的心境。接下來,「洞庭霜冷杳無際,湘畹香銷恨莫紉」描繪了洞庭湖的清冷和花香的消逝,增添了一種淒涼的氛圍。「錦帳有緣曾入夢,閒房深掩漸生塵」則體現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現實的孤獨寂寞。最後,「更闌獨對華燈落,任湛芳尊詎到唇」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在深夜的孤獨和愁苦,美酒雖滿,卻無心飲下。整首詩意境悽美,情感真摯,通過對秋景的描寫和內心感受的抒發,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的悲秋之情和離愁之苦。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