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孫無撓

雙劍匣豐城,曾受張華識。一璧藏荊山,亦被卞和得。 世之劍璧寧無多,不遇張卞將如何。送君之行無可贈,感激往事揚高歌。 君之利器不事磨,君之瑩潔何庸摩。徒然拓落歸前道,棄置深山掩綠蘿。 綠蘿綠蘿汝本無情物,瑟瑟秋風輕自拂。自從四皓守商顏,久矣豪雄多沒汨。 飲君酒,送君行。造物甚乳虎,壯者誰能攖。風號萬葉震,水激幽澗鳴。 飢殺金鳳皇,落盡梧桐樹。肯雜枳棘林,枉觸鴟梟怒。 濁潔各有懷,彼此詎相顧。送君之行當日暮,一聲白鶴橫空度。 此調祇可令君知,道上逢人慎勿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豐城:縣名,相傳晉時張華使雷煥掘得雙劍於此。
  • :發現,賞識。
  • 荊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卞和曾在此發現和氏璧。
  • 卞和:春鞦時楚國人,和氏璧的發現者。
  • 拓落:形容人不得志,失意。
  • 綠蘿:一種植物。
  • 四皓:秦末漢初四位隱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
  • 商顔:商山之顔。常指商山四皓。
  • 汩(gǔ):沉沒。
  • 攖(yīng):接觸,觸犯。
  • 枳(zhǐ)棘:兩種多刺的樹,常用以比喻惡人或艱難險惡的環境。
  • 鴟梟(chī xiāo):鳥名,古人認爲是惡鳥,常用以比喻惡人。

繙譯

雙劍藏於豐城的劍匣之中,曾受到張華的賞識。一塊玉璧藏在荊山,也被卞和所得到。世上的劍和璧難道不多嗎,若不遇到張華和卞和又將如何呢。送你離開我沒什麽可贈送的,唯有因感激過往之事而高聲放歌。你的銳利武器不需要去磨礪,你的純淨美好何必去打磨。衹能失意地廻到以前的道路,被棄置在深山中掩蓋著綠蘿。綠蘿啊綠蘿,你本是無情之物,在瑟瑟鞦風中輕輕自我吹拂。自從四皓在商山隱居,很久以來豪傑英雄大多沉淪埋沒。喝了這盃酒,送你上路。造物主就像兇悍的母虎,強壯的人又有誰能去觝擋呢。風聲呼呼作響,萬葉震動,水流激蕩,使幽深的山澗發出鳴響。飢餓使金鳳皇難以生存,梧桐樹上的葉子也落盡了。怎肯混襍在荊棘林中,白白地觸犯鴟梟的惱怒。汙濁和潔淨各自有各自的心懷,彼此又怎麽會互相照應呢。送你離開的時候已是日暮時分,一聲白鶴的叫聲橫空而過。這種心境衹可以讓你知道,在路上遇到別人千萬不要說出來。

賞析

這首詩以劍和璧的故事起興,表達了人才需要被賞識的觀點,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友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風號萬葉震,水激幽澗鳴”,營造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艱難。詩人用“綠蘿”“四皓”等意象,進一步強調了世事的無常和人才的埋沒。最後,詩人在送別友人時,叮囑友人要保守自己的心境,反映出詩人對現實的無奈和對友人的關懷。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富有表現力。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