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庚子:干支紀年法,用於紀年。
- 方伯: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 王公:此處指王姓的地方長官。
- 絺綌(chī xì):葛布的統稱,葛之細者曰絺,粗者曰綌。
翻譯
山月已經迷濛,爲何還不歸去。單薄的葛布秋衣已無法阻擋寒冷,霜露沾溼了人的衣裳。蟾蜍(chán chú)肆意侵蝕着大地,烏鵲在寒冷中找不到棲息的樹枝。 歡愉的時光太少讓人愁苦,在外漂泊又所爲何事呢。
賞析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詩中通過「山月既迷」「霜露沾衣」「蟾蜍蝕」「烏鵲寒」等景象,烘托出秋夜的寒冷和蕭瑟,也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清娛苦不足,羈棲欲何爲」則表達了詩人對歡樂時光的渴望和對漂泊生活的無奈與思考。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在中秋之夜的複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