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贈曾劉二座師

聖代風雲壯,熙朝雨露新。 幽巖徵漢傑,四嶽舉虞臣。 夫子文章著,承時欻致身。 才均居士冕,遒並起儒紳。 北平南豐接,青藜子政親。 驊騮胥載道,鵰鶚迥離塵。 題柱勳名盛,含香意氣倫。 世爭傳泰岱,人共識麒麟。 奉節來南服,探珠到海濱。 跡慚千里駿,遇屬九方歅。 北海推禰日,平原入洛辰。 青雲希附合,大化轉陶鈞。 遂釋南山耒,言充上國賓。 黃金高碣石,東閣闢平津。 奈鼓齊門瑟,空艱楚國薪。 應弦驚墮羽,點額困沉鱗。 轉訝縱橫誤,須知骨相屯。 馬卿終望達,曲逆豈辭貧。 五畝猶堪藝,秋花只自紉。 鴻飛冥詎弋,龍性杳難馴。 西卜支機石,東浮獨繭綸。 離情傷曠莽,往路憶酸辛。 公等應扶軸,吾徒本結鶉。 第敷河九潤,長贊月重輪。 相業堪鐫勒,皇風愈鬯淳。 蹇枝甘下伏,作此太平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熙朝:興盛的朝代。
  • 幽巖:幽靜的山岩,這裏指隱居之地。(幽,yōu)
  • :徵召。(徵,zhēng)
  • 漢傑:漢代的傑出人才,這裏借指優秀的人才。
  • 四嶽:相傳爲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
  • 虞臣:虞舜的臣子,這裏也是指賢臣。
  • (xū):忽然。
  • 致身:出仕,獻身。
  • :等同。
  • 居士冕:居士的帽子,這裏指有才華卻未出仕的人。
  • (qiú):剛勁,有力。
  • :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這裏指士大夫。
  • 北平:地名,這裏可能代指某個地方的人物。
  • 南豐:地名,這裏可能代指某個地方的人物。
  • 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 子政:西漢學者劉向的字。
  • 驊騮(huá liú):駿馬。
  • :都。
  • 鵰鶚(è):猛禽,這裏比喻傑出的人才。
  • 題柱:指在柱子上題詩,這裏比喻立志取得功名。
  • 勳名:功名。
  • 含香:古代尚書郎奏事答對時,口含雞舌香以去穢,後因以「含香」指侍奉君王。
  • 意氣倫:意氣相投。
  • 泰岱:泰山。
  • 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象徵祥瑞,這裏比喻傑出的人才。
  • 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區分爲五服,故稱南方爲南服。
  • 海濱:海邊。
  • 九方歅(yīn):春秋時善相馬的人。
  • 大化:廣遠深入的教化。
  • 陶鈞:製作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造就、創建。
  • (lěi):古代耕地用的農具。
  •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
  • 東閣:古代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 齊門瑟:《史記·孟嘗君列傳》載,戰國時,齊孟嘗君門客馮諼曾彈劍而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又歌:「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又歌:「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後因以「齊門瑟」比喻不被賞識或懷才不遇。
  • 楚國薪:《戰國策·楚策三》載,蘇秦對楚王說:「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後以「楚國薪」比喻物價昂貴或生活困難。
  • 墮羽:掉落的羽毛,比喻受挫。
  • 沉鱗:潛藏在水中的魚,比喻不得志的人。
  • (zhūn):艱難,困頓。
  • 馬卿:漢代司馬相如字長卿,簡稱馬卿,後常用以指代文人。
  • 曲逆:漢初功臣陳平封曲逆侯,後常用以指代有才能的人。
  • :縫紉,這裏指編織。
  • :大雁。
  • :昏暗。
  • (jù):豈,怎。
  • (yì):用帶繩子的箭射鳥。
  • 龍性:指駿馬的特性,也比喻人的倔強性格。
  • (yǎo):遠得看不見蹤影。
  • 支機石:傳說爲天上織女用以支撐織布機的石頭。
  • 獨繭綸:一根絲織成的線,比喻文章的獨到之處。
  • 曠莽:廣闊無邊。
  • 公等:諸位。
  • 扶軸:扶持車軸,比喻扶持朝政。
  • :我。
  • 結鶉:破舊的衣服,比喻貧寒。
  • 河九潤:像黃河一樣滋潤九州。
  • 月重輪:日月重光,比喻光明盛世。
  • 相業:宰相的功業。
  • 鐫勒:雕刻。
  • 鬯淳(chàng chún):暢通,淳厚。

翻譯

在這聖明的時代,風雲際會,國家興盛,朝政如雨露般清新滋潤。從隱居之處徵召來衆多傑出人才,四方部落首領舉薦了衆多賢臣。夫子您的文章著名,順應時勢很快出仕爲官。您的才華與那些未出仕的有才之人相當,剛勁的文風可與士大夫們比肩。北平、南豐的人才相接,就像夜讀的燈燭與劉向般親近。駿馬都行走在路上,傑出的人才如猛禽般遠離塵世的紛擾。立志取得功名,聲名遠揚,侍奉君王時意氣相投。世人都爭相傳頌您如泰山般的功績,人們都認爲您是如麒麟般的傑出人才。 您奉命來到南方,到海濱探尋寶珠。我慚愧自己沒有千里馬的能力,遇到的境遇就像善相馬的九方歅(yīn)相中的劣馬。就像當年禰衡被推薦給孔融的日子,也像當年曹植進入洛陽的時候。我希望能如青雲般得到賞識和依附,期望廣遠深入的教化能改變現狀,創建新的局面。於是放下南山的農具,說要充當國家的貴賓。黃金堆積如高大的碣石山,在宰相招待賓客的地方開闢出自己的天地。 無奈如在孟嘗君門下彈劍而歌卻不被賞識,處境艱難如楚國物價昂貴、生活困難。如同弓弦上驚恐掉落的羽毛,如額頭受困的不得志之人。轉而驚訝自己的縱橫之才被誤解,要知道人的命運多有艱難困頓。司馬相如最終期望能顯達,陳平難道會因貧困而推辭?五畝田地仍然可以耕種,秋天的花朵只能自己編織。大雁在昏暗的天空中怎能被射中,駿馬的本性難以馴服。向西尋找支機石,向東漂浮如獨繭綸。離別的情感讓人感傷那廣闊無邊,回憶過往的路途滿是辛酸。 諸位應該扶持朝政,我等只是貧寒之人。希望能如黃河滋潤九州,長久地讚美這光明盛世。宰相的功業值得雕刻銘記,皇恩浩蕩,民風愈發淳厚。我甘願像樹枝般甘居下位,做這太平盛世的百姓。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贈給曾劉二座師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座師的讚美和敬仰,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和期望。

詩的開頭描繪了一個聖明興盛的時代,爲後文對座師的讚揚奠定了基礎。接着,詩人詳細描述了座師的才華、功績和地位,如「夫子文章著,承時欻致身」「才均居士冕,遒並起儒紳」「勳名盛」「意氣倫」等,展現了座師的傑出才能和高尚品質。

在詩的中間部分,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境遇,如「跡慚千里駿,遇屬九方歅」「奈鼓齊門瑟,空艱楚國薪」等,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和生活艱難的感慨。但作者並沒有因此而消極,而是希望能夠得到賞識和改變現狀,如「青雲希附合,大化轉陶鈞」。

詩的結尾,作者表達了對座師的祝福和對國家的期望,希望諸位能夠扶持朝政,使國家繁榮昌盛,同時也表示自己甘願做一個太平百姓。整首詩語言優美,用典恰當,既表達了對座師的敬意,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的關注。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