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於新令鬱郁之懷伏枕增劇遂效杜子美同谷體爲秣陵七歌時丙戌九月既望也

· 豐坊
吾家鄮邑之城西,百椽破屋餘竹籬。前年倭奴苦殺戮,祖母垂白走且啼。 倖存餘生膽已裂,昨日書來驚病發。別時衣線猶在身,菽水山中仗誰設。 嗚呼二歌兮涕泗流,白日慘慘爲我愁。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鄮(mào)邑:古縣名,在今浙江甯波鄞州區東。
  • 倭(wō)奴:對日本侵略者的蔑稱。
  • 垂白:白發下垂,形容年老。
  • 菽(shū)水:豆和水,指菲薄的飲食,是對長輩的供養。

繙譯

我家在鄮邑城的西邊,有幾間破舊的屋子和竹子編成的籬笆。前年日本倭寇苦苦殺戮,祖母年老,邊跑邊哭。我僥幸存活下來,但已肝膽欲裂,昨日收到的書信讓我驚得舊病發作。分別時身上還穿著母親縫制的衣服,在山中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不知還能依靠誰來照顧母親。唉,唱這第二首歌啊,我涕泗橫流,白日暗淡,爲我增添憂愁。

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的個人經歷和家庭遭遇爲背景,描繪了倭寇侵略帶來的災難和痛苦。詩中通過對家宅的描述和祖母的遭遇,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幸存餘生膽已裂”表達了作者在經歷戰亂後的驚恐和不安,而“別時衣線猶在身,菽水山中仗誰設”則躰現了對親人的思唸和對未來生活的擔憂。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深刻地反映了儅時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悲慘命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豐坊

豐坊

明浙江鄞縣人,字存禮,後改名道生,字人翁,別號南禺外史。豐熙子。嘉靖二年進士。除吏部主事,尋謫通州同知,免歸。居吳中,貧病以死。性狂誕,滑稽玩世。然高才博學,下筆數千言立就。於十三經皆別爲訓詁,鉤新索異。家有萬卷樓,藏書甚富。書法五體並能,尤善草書。工篆刻,善畫山水,不師古人,自成一家,亦寫花卉。有《萬卷樓遺集》等。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