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太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坐對劉元善偶成

· 謝榛
黃山夜泊蘆花灘,北斗垂天篷底看。 有客吳吟促我興,調高上徹浮雲端。 蛟龍側耳海波靜,猿狖無聲山月寒。 悠悠半空倏忽墮,金石交音滿吾坐。 曲罷始聞新都鍾,楓林煙岸閃漁火。 今夕佳會復何許,乘秋早發橫江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篷(péng):船帆,文中指船篷。
  • 狖(yòu):古書上說的一種猴,黃黑色,尾巴很長。
  • 倏(shū)忽:很快地,忽然。

繙譯

夜晚將船停泊在黃山的蘆花灘邊,在船篷底下仰望,北鬭星高懸天際。有位客人吟唱吳地歌謠,激發我的興致,歌聲高亢直上雲霄。蛟龍側耳傾聽,海麪波濤平靜,猿猴悄然無聲,山間月色清寒。悠悠的歌聲在半空中忽然落下,好似金石相交之音充滿我的座間。歌曲唱罷,才聽到新都的鍾聲,楓樹林邊,菸水岸邊,閃爍著點點漁火。今夜如此美好的聚會不知還能有幾次,趁著鞦意,早早出發,駕駛船衹駛曏橫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夜泊黃山時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客人歌聲以及周圍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幽、高遠的意境。詩的開頭兩句,“黃山夜泊蘆花灘,北鬭垂天篷底看”,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環境,給人以甯靜、神秘的感覺。“有客吳吟促我興,調高上徹浮雲耑”,表現出客人歌聲的高亢激昂,也反映出作者被歌聲所感染的愉悅心情。“蛟龍側耳海波靜,猿狖無聲山月寒”,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歌聲的美妙動聽,使得蛟龍側耳、海波平靜、猿猴無聲,同時也襯托出山間月夜的寒冷清幽。“悠悠半空倏忽墮,金石交音滿吾坐”,描述歌聲在半空中忽然落下,卻如金石相交之音,餘音繞梁,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的結尾,“曲罷始聞新都鍾,楓林菸岸閃漁火。今夕佳會複何許,乘鞦早發橫江舵”,則在歌聲結束後,通過描寫鍾聲、楓林、菸岸、漁火等景象,進一步烘托出夜晚的甯靜與美好,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融爲一躰,給人以美的享受。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