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禮銅殿

· 鍾惺
一路陰晴屢不分,山中風候易紛紜。 村過數日無紅葉,江近雙峯似白雲。 蛇虎夜深求懺度,鼓鍾人定示聲聞。 可憐世外僧經濟,金火須臾歷劫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花山:山名。
  • 銅殿:指用銅建造的宮殿。
  • 鍾惺(xīng):明代文學家。
  • 紛紜:(fēn yún)繁多而雜亂。
  • 懺度(chàn dù):佛教指懺悔罪業並求佛以法力消除災厄。
  • 經濟:這裏指籌劃、管理。
  • 金火:指銅殿在陽光下閃耀的光芒和夜晚燈火的映照。
  • 須臾(xū yú):片刻,一會兒。
  • 歷劫勳:歷經劫難所積累的功勳或成就。

翻譯

一路上天氣陰晴屢次不分,山中的氣候容易變化多端。經過村莊數日,見不到紅葉,靠近江邊的兩座山峯好似白雲。深夜裏,蛇虎祈求懺悔消災,人們休息後,鼓聲和鐘聲傳出昭示着聲音可被聽聞。可憐這世外的僧人籌劃管理之事,銅殿在陽光和燈火的照耀下,片刻間閃耀着歷經劫難的功勳之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前往花山銅殿的途中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天氣、山峯、動物以及寺廟的描寫,展現出一種神祕而又寧靜的氛圍。首聯寫天氣的陰晴不定,體現了山中氣候變化的複雜性。頷聯中「村過數日無紅葉,江近雙峯似白雲」,通過對村莊和江邊山峯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意境。頸聯描述了深夜中蛇虎求懺度以及人定後的鼓鍾之聲,增添了一絲神祕的色彩。尾聯則表達了對世外僧人管理寺廟的感慨,以及銅殿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色與宗教氛圍相結合,給人以獨特的審美體驗。

鍾惺

明湖廣竟陵人,字伯敬,號退谷。萬曆三十八年進士。授行人,歷官南京禮部主事。租秦淮水閣讀史,記其心得爲《史懷》。官至福建提學僉事。其詩矯袁宏道輩浮淺之風,幽深孤峭流於鑱削。與同裏譚元春評選《唐詩歸》、《古詩歸》,以此得大名,時稱“竟陵體”。晚逃於禪。另有《詩合考》、《毛詩解》、《鍾評左傳》、《隱秀軒集》、《名媛詩歸》、《宋文歸》、《周文歸》。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