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御史年九十六

柱後千寮竦,林間百歲將。 同官皆不在,異世已如忘。 猶辨蠅書細,能令鳩杖光。 洪崖今可見,未必有丹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竦(sǒng):恭敬,肅敬。
  • 鳩杖:杖頭刻有鳩形的柺杖。在古代,鳩杖是賜予老者的一種榮譽象徵。
  • 洪崖:傳說中的仙人。

翻譯

朝中官員們對御史姜公恭敬有加,他在林間已近百歲猶如神將。 曾經的同官都已不在人世,他對異世之事似乎也已淡忘。 他還能清晰地辨認蠅頭小字,使得鳩杖也增添光彩。 仙人洪崖如今彷彿可見,但未必是因爲有什麼神奇的丹方。

賞析

這首詩是歸有光爲九十六歲的姜御史所寫。詩的首聯通過「柱後千寮竦」表現出姜御史的威望,「林間百歲將」則突出了他的高壽。頷聯「同官皆不在,異世已如忘」,傳達出一種歲月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頸聯「猶辨蠅書細,能令鳩杖光」,進一步描述姜御史雖年事已高,但視力尚好,也暗示了他的精神矍鑠,使鳩杖都有了光彩。尾聯「洪崖今可見,未必有丹方」,以傳說中的仙人洪崖作比,說姜御史的高壽或許並非是因爲有什麼神奇的丹方,而是其自身的修養和品德所致。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邃,既表達了對姜御史的敬仰,也蘊含了對人生和歲月的思考。

歸有光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