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裏天隨寺

偶過白蓮院,爲尋綠鴨池。 僧開蟲罥戶,人到鳥驚枝。 斜日半庭雨,清風數卷詩。 空門住遺像,千載爾爲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甫裡:在今江囌囌州吳中區東南甪直鎮。
  • 天隨寺:原名白蓮寺。
  • (juàn):懸掛。

繙譯

偶然路過白蓮院,去尋找那綠鴨池。 僧人打開蟲網懸掛的門,人一到鳥兒驚飛樹枝。 西斜的太陽照著半庭院的雨,清風吹動著幾卷詩。 空寂的寺門裡供奉著遺像,千年以來讓人思緒萬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拜訪天隨寺的情景。首聯交代了拜訪的緣由是尋找綠鴨池,表現出詩人的閑情逸致。頷聯通過描寫僧人開門和鳥兒驚飛的細節,展現出寺廟的甯靜。頸聯以斜日、雨、清風、詩等元素,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氛圍。尾聯則提到寺中的遺像,引發了詩人對歷史和嵗月的思考,增添了一種深沉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潔,通過對寺廟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甯靜與歷史的感悟。

歸有光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