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晚眺用劉仔肩韻

· 鍾順
日落晴川泊去舟,眼前風景憶曾遊。 青分鬆徑山邊寺,紅隱楓林驛外樓。 過雁遠連孤客恨,清砧偏動異鄉愁。 一官牢落成何用,空有丹心戀帝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江面。(注:「川」讀作「chuān」) 青分:指青翠的景色分佈。 鬆徑:兩旁種滿松樹的道路。 紅隱:紅色隱約可見。 楓林:長滿楓樹的林子。 :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注:「驛」讀作「yì」) 清砧:捶打絲帛或布帛的聲音,這裏指搗衣聲。(注:「砧」讀作「zhēn」)

翻譯

太陽落下,在陽光照耀的江面上停着離去的船隻,眼前的風景讓我回憶起曾經遊覽過的情景。青翠的景色分佈在通往山間寺廟的松樹小徑旁,紅色隱約可見於楓林邊驛站外的樓閣。遠行的大雁連帶着我這個孤獨旅客的愁苦,清冷的搗衣聲更是觸動了我這個異鄉人的鄉愁。做這一官卻無所成就有什麼用呢,空有一片忠心眷戀着京城。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抒情爲主,通過描繪荊南傍晚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對京城的眷戀之情。首聯寫日落時分停舟于晴川之上,觸景生情,引發對過往遊歷的回憶。頷聯細緻地描寫了周圍的景色,青松徑、山邊寺、紅楓林、驛外樓,色彩鮮明,畫面感強。頸聯中過雁引發孤客之恨,清砧觸動異鄉鄉愁,進一步深化了情感。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仕途不順的無奈和對朝廷的忠心。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詩人的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鍾順

明廣東南海人,字必華。宣德七年舉人。景泰中知沔陽州,有惠政。官至廣西太平知府。有《鳴盛集》。 ► 6篇诗文

鍾順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