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尚書自日講學士下南都

北斗星移帝座前,詞臣拜命下堯天。 行行郡國江湖遠,渺渺蓬瀛日月邊。 漢殿十年千卷史,秦淮萬里一帆煙。 黃金臺下離歌歇,駐馬停杯各愴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帝座:天帝之座,這裏指帝王的座位。
  • 堯天:堯舜時代的太平盛世,後泛指太平盛世。(「堯」讀作「yáo」)
  • 郡國:郡和國的並稱。漢初,兼採封建及郡縣之制,分天下爲郡與國。後亦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
  • 蓬瀛:蓬萊和瀛洲。神山名,相傳爲仙人所居之處。亦泛指仙境。
  • 黃金臺:又稱金臺、燕臺,相傳是戰國時燕昭王爲招納天下賢士而築。

翻譯

北斗星移動到帝王座位之前,文臣接受任命離開這太平盛世。一路前行,經過衆多的郡國,江湖顯得如此遙遠,那縹緲的仙境彷彿就在日月旁邊。在漢殿講讀十年,積累了千卷史書的知識,如今前往秦淮,萬里路途只乘一帆煙靄。在黃金臺下,離別的歌聲停歇,停下馬,放下酒杯,各自心中悲傷。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韓邦奇爲送劉尚書從日講學士之職前往南都而作。首聯描繪了劉尚書接受任命的情景,暗示其地位的重要和使命的莊嚴。頷聯通過「行行郡國」和「渺渺蓬瀛」的對比,展現出路途的遙遠和目的地的神祕美好,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未知的期待和擔憂。頸聯回顧了劉尚書在漢殿的經歷和成就,以及此次前往秦淮的行程,歷史與現實交織,富有層次感。尾聯以黃金臺的典故點明送別之地,「離歌歇」「駐馬停杯」「各愴然」等詞語,生動地表現出離別時的悲傷氛圍,使整首詩在情感上達到了高潮。整首詩意境宏大,情感真摯,用典恰當,既表達了對劉尚書的祝福和期望,也抒發了離別的傷感之情。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