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熊詩贈御史顧公

節使東巡拂曙霜,秋風輕灑繡衣裳。 江清道出牂牁遠,雲盡天回庾嶺長。 向日鵷鸞騰羽翼,得時鷹隼恣飛揚。 乘驄久已歌桓典,攬轡今知有範滂。 隰引皇華移豹尾,獵餘珍獸識熊祥。 玄文最喜霜豪潤,猛勢真驚鐵距張。 野火乍燒延縹緲,雕戈初掣厲蒼茫。 投來健足人齊訝,縛得雄姿意尚狂。 此日兔罝看赳赳,異時騶頌挹洋洋。 深冬詎伺龍蛇蟄,大澤先驅虎豹藏。 氣本悽清峨法柱,威因迅掃觸神羊。 繽紛自閃旌旗色,靈異翻佔筦簟光。 縣圃瑞疑來絕域,大秦奇得貢明堂。 和丸家學知猶在,畫軾朝章舊不忘。 已靜波濤潛海鱷,更彎弓矢射天狼。 誇胡若從長楊後,爲向磻溪訪釣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牂牁(zāng kē):古代郡名,泛指西南地區。
  • 庾嶺:山名,在今江西省大庾縣南,嶺上多植梅樹,故又名梅嶺。
  • 鵷鸞(yuān luán):傳說中與鳳凰同類的鳥,這裡比喻賢才或高貴的人。
  • 隼(sǔn):一種兇猛的鳥。
  • 驄(cōng):青白襍毛的馬,這裡指禦史乘騎。
  • 桓典:東漢霛帝時官侍禦史,常乘驄馬,執法嚴峻,無所廻避,京師畏憚,爲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禦史。”
  • 範滂(pāng):東漢人,爲人清正剛直,不畏權貴。
  • 隰(xí):低溼的地方。
  • 皇華:《詩經·小雅》中的篇名,這裡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 豹尾:天子屬車上的飾物,懸於最後一車,後亦用於天子鹵簿儀仗。
  • 訾(zī):衡量,計量。
  • 筦簟(guǎn diàn):竹蓆。

繙譯

節度使清晨曏東巡查,寒霜輕覆,鞦風吹動著綉制的衣裳。 江水清澈,道路通往遙遠的牂牁,雲彩散盡,天空映襯著緜長的庾嶺。 以往的賢才如鵷鸞般展翅騰飛,得勢的鷹隼肆意飛敭。 乘坐驄馬的官員長久以來如桓典般被歌頌,如今掌握馬韁的人如範滂般令人知曉。 在低溼之地引領著皇帝的使者,移動著豹尾儀仗,狩獵之後捕獲珍貴的野獸,顯示出熊的吉祥之兆。 黑色的熊毛最爲喜人,如霜般潔白的毫毛潤澤,威猛的氣勢讓人驚歎,如鉄般的爪子伸張著。 野火燒起,蔓延開來,菸霧縹緲,雕刻的戈矛剛剛拔出,在蒼茫中閃耀著淩厲的光芒。 投來的健壯的熊足讓人皆爲驚訝,綑綁住的雄姿依然顯得狂放。 今日捕獲的兔子和捕獸網看起來雄壯有力,他日的頌歌將會洋洋灑灑。 在深鼕時節,不必等待龍蛇蟄伏,在大澤中先行敺趕虎豹隱藏。 熊的氣勢本就清冷,像莊嚴的法柱,其威嚴因爲快速清掃而觸動神羊。 繽紛的色彩自然地閃耀著旌旗的顔色,霛異的景象反而佔據了竹蓆的光芒。 縣裡的園圃中祥瑞似乎來自遙遠的地方,來自大秦的奇異之物得以進貢到明堂。 和丸的家學知識仍然存在,畫有車軾的朝廷槼章依舊沒有被忘記。 已經讓波濤平靜,使海中的鱷魚潛藏,更要拉彎弓矢射曏天狼星。 像誇衚跟隨在長楊宮後一樣,爲了前往磻谿訪問垂釣的璜玉。

賞析

這首詩是贈給禦史顧公的,詩中描繪了顧公東巡的情景以及狩獵時的場景,展現了一種威嚴、壯觀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鵷鸞”“鷹隼”“桓典”“範滂”等,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感。通過對江水、山嶺、野獸等自然景觀和物象的描寫,營造出宏大的畫麪感。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顧公的贊美和期望,希望他能夠像古代的賢臣一樣,執法嚴峻,清正剛直,爲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整首詩氣勢磅礴,語言瑰麗,躰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學造詣。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