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光卿楊亦琳韓芬男劉覲國四子上春官

濯濯秋江生暮涼,送君南浦棹相將。 分攜岐路今千里,不盡離愁此一觴。 白首吾生空浪跡,少年意氣爾飛揚。 漢廷召對惟公等,詰屈還誰詠柏樑。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濯濯(zhuó zhuó):形容江水平靜清澈的樣子。
  • 南浦:南面的水邊,常用來指送別之地。
  • (zhào):船槳,這裏代指船。
  • 相將:相隨,相伴。
  • 岐路:岔路,指分別的道路。
  • (shāng):古代酒器。

翻譯

清澈平靜的秋江在傍晚時分生出了些許涼意,我在這送君之地看着你們乘船將要向南邊的渡口駛去。 在這分別的岔路口,從此就要相隔千里,這一杯酒也難以傾盡心中那無盡的離愁別緒。 我這一生到現在只是虛度時光、四處漂泊,而你們這些年輕人卻意氣風發、壯志飛揚。 朝廷召你們去應試,只希望你們能夠脫穎而出,到那時,還有誰能在朝堂上像當年漢武帝君臣那樣作柏梁詩呢?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作者蘇景熙爲四位年輕人送行,前往參加春官考試。詩的首聯通過描寫秋江的景色,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爲送別做鋪墊。頷聯則着重表達了分別時的離愁別緒,路途遙遠,而這一杯酒也無法消除心中的憂愁。頸聯中,作者將自己的浪跡生涯與年輕人的意氣風發相對比,既表達了對自己的感慨,也對年輕人寄予了厚望。尾聯則對年輕人蔘加考試充滿了期待,希望他們能夠在朝廷中有所作爲。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既表現了離別的悲傷,又有對年輕人的鼓勵和期望。

蘇景熙

蘇景熙,字汝載,號聞道人。順德人。明神宗萬曆間諸生,援例入太學。工詩,與韓上桂輩交遊。有《桐柏山房集》等。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五有傳。 ► 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