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輦道花殘愁暮春,越王臺下草如茵。 山川半入蘼蕪色,城廓全銷車馬塵。 幾樹人家臨曲水,隔溪漁火是迷津。 物情生態俱無賴,拄杖行歌逐隱淪。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輦道(niǎn dào):可乘輦往來的宮中道路。
  • 越王臺:在今廣州市越秀山上,爲漢代南越王趙佗所建。
  • 蘼蕪(mí wú):一種香草,葉子風乾可以做香料。
  • 城廓:城市。
  • 無賴:這裏指無奈、無可如何。
  • 隱淪:指隱士。

翻譯

宮中道路旁的花兒已經殘敗,我憂愁這暮春時節,越王臺下綠草如茵。山川大半都呈現出蘼蕪般的顏色,城市裏完全沒有了車馬揚起的塵土。幾戶人家臨近曲折的溪水,隔着溪流,那漁船上的燈火像是讓人迷失的渡口。萬物的情態和生活的樣子都讓人無奈,我拄着柺杖邊走邊唱,追逐着隱士的腳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色,以及詩人在這樣的景色中所產生的情感。詩的首聯通過描寫輦道花殘和越王臺下的綠草,營造出一種暮春的氛圍,同時也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憂愁。頷聯進一步描寫山川的景色和城市的寧靜,展現出大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變遷。頸聯以幾戶人家和隔溪漁火爲景,增添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神祕感。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無奈之感,以及對隱士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複雜的情感。

蘇景熙

蘇景熙,字汝載,號聞道人。順德人。明神宗萬曆間諸生,援例入太學。工詩,與韓上桂輩交遊。有《桐柏山房集》等。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五有傳。 ► 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