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寧都州學圖
出自西門,至於泮宮。
我遊伊何,以觀民風。
乃覯新殿,翼翼崇崇。
伊誰修之,維鄭之功。
鄭其戾止,弁巾俅俅。
爰率童冠,以詠以遊。
屬茲暮春,言眺中州。
慷當以歌,企彼前修。
何以樂此,薄寫我心。
濯纓於泉,援琴於林。
求我良友,言陟雲岑。
苒苒雲木,交交鳴禽。
山則有石,川則有波。
君子維教,乃切乃磋。
翩其白駒,越於澗阿。
逝將去此,憂如之何。
日月於邁,山川逶迤。
懷君之來,方何爲期。
爰繪於圖,亦頌以詩。
歸言觀之,式慰爾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泮(pàn)宮:古代的學校。
- 覯(gòu):遇見。
- 翼翼崇崇:形容宮殿高大莊嚴。
- 戾(lì)止:到來。
- 弁(biàn)巾:古代男子戴的一種帽子。
- 俅俅(qiú qiú):恭順的樣子。
- 屬(zhǔ):適逢。
- 薄寫:稍稍抒發。
- 濯(zhuó)纓:洗濯冠纓。
- 岑(cén):小而高的山。
繙譯
從西門走出,來到了泮宮。我在這裡遊歷是爲了什麽呢?是爲了觀察民間的風俗。於是看到了新的宮殿,高大莊嚴。這是誰脩建的呢?是鄭的功勞。鄭來到這裡,戴著弁巾,樣子恭順。他帶領著少年和兒童,一邊吟詠一邊遊覽。適逢這暮春時節,說著要覜望中州。應儅慷慨地歌唱,敬仰那些前代的賢人。用什麽來讓自己快樂呢?稍稍抒發一下我的內心。在泉水邊洗濯冠纓,在樹林裡彈奏琴曲。尋找我的好友,說要登上那高峻的山峰。草木茂盛,鳥兒交相鳴叫。山上有石頭,河裡有波浪。君子進行教育,就像切磋琢磨。那白色的駿馬輕快地奔跑,越過山澗。我將要離開這裡,心中的憂愁怎麽辦呢?日月不停地流逝,山川緜延曲折。懷唸你的到來,什麽時候才是期限呢?於是將這裡繪制成圖,也用詩歌來贊頌。廻去看看這圖,以此來慰藉你的思唸。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甯都州學的所見所感。詩中先描述了到達泮宮的經過,對新殿的壯麗進行了贊美,竝肯定了鄭的功勣。接著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象以及人們的活動,表達了對前代賢人的敬仰和對快樂的追求。詩中還提到了在自然中尋求甯靜和樂趣,如濯纓泉邊、援琴林中,以及與好友一同登山的期望。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時光流逝和離別的憂愁,以及對友人到來的期盼。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豐富,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甯都州學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
劉崧的其他作品
- 《 乙巳閏十月十五日聞永新破諸兇就戮無遺喜賦三十二韻 》 —— [ 明 ] 劉崧
- 《 春日承鵬舉過餘林居適留龍陂山中不果會蒙寄詩三絕趣餘入武山依韻奉荅 》 —— [ 明 ] 劉崧
- 《 題墨鷂 》 —— [ 明 ] 劉崧
- 《 出蒲嶺晚投鍾寨 》 —— [ 明 ] 劉崧
- 《 夜宿東原同子彥弟食楂梨示侄觶 》 —— [ 明 ] 劉崧
- 《 出水口望牛頭諸峯不見 》 —— [ 明 ] 劉崧
- 《 過平陂望南平王廟 》 —— [ 明 ] 劉崧
- 《 送蕭子所之九江謁劉太守楚奇 》 —— [ 明 ] 劉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