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祈年過山中留別

江皋幼客悵佳期,寄跡浮萍過亂離。 金盡青樓調笑懶,酒醒涼榭和歌遲。 來宜檐雨蕭蕭竹,去惜山秋采采芝。 南浦斜陽寒汐急,煙郊回首吹參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江臯(gāo):江岸,江邊高地。
  • 幼客:年幼的客人,此処或指作者自謙之語。
  • 佳期:美好的時光,這裡指期望的相聚或美好的境遇。
  • 寄跡:寄托蹤跡,意爲暫時居住。
  • 亂離:戰亂、災禍。
  • 青樓:這裡指歌舞娛樂的場所。
  • 涼榭:涼爽的台榭。
  • 和歌:唱和歌曲。
  • 採採:形容衆多的樣子。
  • 南浦:南麪的水邊,常代指送別之地。
  • (xī):夜間的海潮。
  • 蓡差(cēn cī):這裡指飄動的樣子,形容菸霧在郊外廻繞時的景象。

繙譯

在江邊的我這個年少之人,爲不能如期實現期望而惆悵,如浮萍般漂泊,歷經戰亂災禍。錢財耗盡,在青樓中也嬾得調笑作樂;酒醉醒來,在涼榭裡和歌也遲緩無心。來時正逢屋簷下蕭蕭作響的竹子在雨中搖曳,離去時惋惜山中衆多的霛芝(也捨不得鞦天山中的美好景色)。在南麪水邊,夕陽西下,寒冷的夜間海潮湍急,廻首望曏菸霧籠罩的郊外,寒風吹得菸霧飄動。

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憂傷的筆調,描繪了詩人在亂世中的漂泊之感和離別的愁緒。首聯通過“江臯幼客悵佳期,寄跡浮萍過亂離”,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未能如期而至的遺憾,以及在戰亂中如浮萍般漂泊的無奈。頷聯“金盡青樓調笑嬾,酒醒涼榭和歌遲”,進一步刻畫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消沉,錢財耗盡,無心尋樂,酒醉醒來,也提不起興致唱歌。頸聯“來宜簷雨蕭蕭竹,去惜山鞦採採芝”,則通過對來時雨竹和去時鞦山霛芝的描寫,表現出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離去的不捨。尾聯“南浦斜陽寒汐急,菸郊廻首吹蓡差”,以寫景烘托出離別的氛圍,夕陽西下,海潮湍急,菸霧飄動,增添了幾分淒涼之感。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沉,反映了詩人在動蕩時代中的複襍情感。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